标签:
房产居住百姓生活拉萨江舒 |
分类: 拉萨房产、建材、家居系列 |
2006年初,西藏自治区党委决定,实施以农房改造、扶贫建设、病区群众搬迁、游牧民定居、‘兴边富民’等为建设重点的农牧民安居工程,力争用5年的时间,使全区80%的农牧民,共计21.98 万户住上安全、适用的住房,这是以农牧民安居乐业为突破口的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大决策。对于不同的类型,自治区在制定从1万元到2.5万元不等的不同补助标准的同时,还通过财政贴息、援藏资金投入倾斜、信贷资金扶持、地县投入等方式,最大程度降低了农牧民群众建房成本,较好解决了农牧民安居工程建设群众承受能力的问题。
居住改变百姓生活
■文/ 江舒 李增艳 图/江舒
政界、地产界
西藏自治区建设厅党组副书记、厅长陈锦:为解决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和基层干部职工住房问题,西藏积极推行廉租住房和周转房建设。从2007年起,西藏开始建设4560套廉租住房,总建筑面积约20万平方米,投资预计将达4.65亿多元。周转房建设项目已列入《西藏自治区“十一五”规划项目方案》,根据方案,在区直、地(市)和县(乡)共建设14439套周转房,总建筑面积达110.4万平方米。
陈锦介绍,今后,西藏还将通过政府和市场两个渠道,逐步建立健全多层次的住房保障体系。向最低收入家庭提供廉租住房保障、向低收入家庭提供经济适用住房保障;向没有能力购买经济适用住房的低收入家庭提供社会保障性租赁房或廉租住房保障;向农民工提供多种形式的租赁住房保障;向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和部分国有企业干部职工提供周转房;向有条件的国有企业干部职工提供集资建房;向中低收入家庭提供政策性商品房。“今后,西藏百姓都将实现‘住有所居’的梦想,住得越来越宽敞,越来越舒适。”陈锦说。
西藏自治区建设厅党组成员、副巡视员王维杰:1997年以前,西藏主要是以政府补贴、单位自建房,然后廉价出租给职工。近年来,西藏房地产投资以每年15%的速度增长。尽管如此,比起内地城市的房地产市场,西藏还只是刚刚起步。
从这两年拉萨新楼盘销售情况看,普通型商品住房(140平方米以下,每平米3100元以下)广受欢迎。但是,300平米以上、6000元左右的别墅就比较难推广。王维杰说,和内地明显不同的是,西藏对房地产的开发不过多限制,而是创造条件,为内地开发商在西藏发展提供更好的服务,使其发挥更大的作用。他希望内地开发商,能给西藏房地产业带来新理念、新管理、新技术,让西藏的房地产业能跟得上时代的发展。
拉萨市柳梧新区管委会主任(原拉萨市国土资源规划局党组副书记、局长)石文江:拉萨城市住宅商品房供求不同于内地任何一座城市,因为拉萨市是以藏民族为主体的一个居住群体,藏民族由于祖祖辈辈生活在高原地区,从生活居住方式,生活习惯都有其独特的地方,大部分都喜欢独家独院生活。对拉萨住宅商品化供求而言,目前拉萨住宅商品化销售状况良好,由于拉萨市场小,开发商少,市场前景看好,商品房销售的潜力尚待挖掘,力求供需量成正比。
某房地产公司老总:2003年以前,拉萨房产公司所建的项目大都为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自用住宅。在这个阶段,可以说拉萨房地产业真正属于“摸着石头过河”的阶段。很多开发商甚至不懂房地产业的基本常识,只是重复着千篇一律的建筑形态。那时候,不管是独门独院,还是几层楼的房子,都好像出自一个建筑设计师之手。
上个世纪90年代的拉萨,住宅形态都非常单一,户型结构也不太合理。受福利分房的影响,大家将衡量住房舒适度的惟一标准停留在套型和面积上,客厅越大越好,房子是必须带厨卫。由于时代的限制,人们对于建筑品质、社区环境无暇顾及,那个时代,独门独院的大户型是最能体现身份地位的住宅。
“嘉和丽景”楼盘经理杨军:拉萨房地产市场到目前来说还是处于一个增长阶段,和内地相比拉萨有其本身的特色,拉萨房地产开发已经由传统的一楼一底藏式别墅转移到高品质的公寓住宅小区,并能满足从居住到投资的不同需求,从功能上来说也更加完善,具备了升值空间。
百姓
拉萨某事业单位职工肖先生:“那个年代的房子,虽说从平房搬进了楼房,房子也是所谓的两室一厅,但房屋的客厅是一个小方厅,一般只有六七平方米,只能当一个过厅。”肖先生说,该厅的主要功能是就餐,以及通过它进入厨房、卫生间、卧室。由于过厅面积太小,不能接待客人,所以只好把一个卧室开辟成客厅兼孩子的卧室。当时的卫生间也很小,有的只有两三平方米,很多都是暗卫,现在的干湿分区在那个时代属于“天方夜谭”。
雪新村居民边巴扎西:1995年,由于布达拉宫广场一期改扩建工程,国家投资兴建了雪新村,边巴扎西从低矮黑暗的小屋搬进了如今他在雪新村宽敞明亮的楼房。“从那时起,我就看到身边亲朋好友的房子一个比一个修得漂亮。”
次旺:年近不惑之年的次旺两年前才从单位的宿舍搬进新购置的新房,现在让他回头想想住了10多年的单位的那间低矮的宿舍,他就觉得有一种天壤之别的感觉。他原来住的是单位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盖的平房,冬不蔽寒夏不遮雨,时不时还有成群的老鼠与自己家人共进晚餐。现在,他们家新购的房子在拉萨北郊的一个小区里,一楼一底两层,单门独户,设施一应俱全,安全问题也有了很好地保障。次旺很感慨:“没想到拉萨的住房条件变化这么快。”
现在,拉萨像次旺一家这样的住房条件的人越夹越多,住房面积越来越大。一家一栋的藏式别墅或组合式的两居室、三居室公寓楼房在拉萨东区、西区、北区随处可见。和平解放前,西藏人均住房面积仅有3平方米,现在,西藏城镇人均住房面积将近20平方米,农牧区人均住房面积将近22平方米,住房面积处于全国前列。
央宗:“那时候,大多单位分的房子只有一间屋,没有‘套’的概念。”在国有企业工作了20多年的央宗回忆道,“最开始住的是平房,没有厨房,每家每户自己隔一小块做厨房,搭一个灶台,摆上炉具就充当厨房了,连厕所都是公用的。”到后来,慢慢有楼房了,但这种公房还要按照职工的职务、工龄以及职称等各方面的条件进行分配。房子不仅有独立的厨房、卫生间,还有客厅,虽然面积和户型的设计上有缺憾,但基本上能满足一个家庭对居住的需求。
达孜县章多乡恰村农民群培:“农牧民安居工程建设中,政府为我补贴了1.4万元,让我住上了宽敞明亮的房子,感谢党,感谢政府。”如今,他在自家新房里新开了一间小茶馆,一边品着甜茶,一边享受着幸福生活。
群培以前的旧房只有一层,面积不大,又低又暗,家里5口人住在一起,生活极不方便。现在,群培的新房有两层高,总面积370多平方米。群培说,与以前旧房相比,可谓新旧“两重天”。
堆龙德庆县羊达乡通嘎村村民卓嘎:“靠党的富民政策,这些年我靠养殖藏鸡,家里收入增加了不少,住上了新房,我们的生活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以前厨房、卧室、客厅都挤在一起,现在都分开了。现在卧室里不仅有藏式床,也有了舒适美观的床垫,现在我们的生活真是太幸福了!”农牧民安居工程实施以来,卓嘎住上了160平方米的藏式新房。在卓嘎家宽敞明亮的屋内,现代化的家用设施一应俱全,地面还铺上了光滑的瓷砖,院内干净的自来水,厨房里的煤气炉,太阳灶上沸腾的开水冒着热气……
经典语录
西藏自治区建设厅厅长陈锦——今后,西藏百姓都将实现“住有所居”的梦想,住得越来越宽敞,越来越舒适。
西藏自治区建设厅党组成员、副巡视员王维杰——近年来,西藏房地产投资以每年15%的速度增长……比起内地城市的房地产市场,西藏还只是刚刚起步。
拉萨市柳梧新区管委会主任(原拉萨市国土资源规划局党组副书记、局长)石文江——对拉萨住宅商品化供求而言,目前拉萨住宅商品化销售状况良好,由于拉萨市场小,开发商少,市场前景看好,商品房销售的潜力尚待挖掘,力求供需量成正比。
某房地产公司老总——那个时代,独门独院的大户型是最能体现身份地位的住宅。
“嘉和丽景”楼盘经理杨军——拉萨房地产开发已经由传统的一楼一底的藏式别墅转移到高品质的公寓住宅小区,并能满足从居住到投资的不同需求。
拉萨某事业单位职工肖先生——那个年代的房子,虽说从平房搬进了楼房,房子也是所谓的两室一厅,但房屋的客厅是一个小方厅,一般只有六七平方米,只能当一个过厅。
雪新村居民边巴扎西——从那时起,我就看到身边的亲朋好友房子一个比一个修得漂亮。
次旺——没想到拉萨的住房条件变化这么快。
玉珍老阿妈——没想到自己还能住这么宽的房子。
央宗——那时候,大多单位分的房子只有一间屋,没有“套”的概念。
达孜县章多乡恰村农民群培——与以前旧房相比,可谓新旧“两重天”。
堆龙德庆县羊达乡通嘎村村民卓嘎——以前厨房、卧室、客厅都挤在一起,现在都分开了。现在卧室里不仅有藏式床,也有了舒适美观的床垫,现在我们的生活真是太幸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