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两本《四十自述》

(2010-07-07 21:43:29)
标签:

文化

分类: 视读笔记

                                         

胡适一生热衷于劝人写自传,这在《四十自述》的“自序”里有很好的表达。可惜临到自己头上,仍然难免“半部”之讥。据胡适自己讲,原定要分三个阶段写的,然而写完第一段的六章之后,就因为种种原因打断了。这一断就再也没有下文。还好,多年之后,在美国的唐德刚帮他做了一部《胡适口述自传》,算是部分弥补了这个缺憾。

我性喜胡适,家里关于胡适的书少说也有十几部。然而这部《四十自述》却一直未能买到。一开始并不十分在意,一是自觉已有《胡适口述自传》,想当然认为已包含了《四十自述》的内容,二是在被胡适称为“比胡适还了解胡适”的李敖的大著《胡适评传》第一册(也是唯一的一册)里,引用了大量《四十自述》的内容,据此已可略窥豹之一斑。然而日子越久,购置一本《四十自述》的愿望却越强烈。更何况无意中发现《胡适口述自传》编译说明里早已明言:“本稿原定与胡氏的《四十自述》英文译本,合二为一。故凡《四十自述》中已有的故事,本稿均未重复。”就更觉得有买一本的必要了。

去年四月间,我去上海,特意访了福州路上海古籍书店,不意就在四楼的一个书架上见到一本民国二十九年版胡适《四十自述》。书的品相颇好。翻到封底,上面用铅笔写着一个淡淡的数字,40,我猜想这应该就是书价了。心中不由一阵激动,心想,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以今天新书的书价比,这个价格也算是便宜的了。但是心中总不确定,也有一丝想继续讨价还价的意思,就问正在打电话的老板这本书多少钱。老板无暇回答,用手指指书的封底,继续他的电话。如果我此时就按书底写的数字扔下四十元就去也就罢了,我却非要等他打完电话,结果他翻到封底,大吃了一惊,说这本书绝对不可能只标40,应该是400。他这么一说我就急了,说,你看嘛,明明标的就是40。他摇摇头,表示不认同我的看法,说,这样吧,我也不是老板,我帮你问问看。我无奈,只得任他问,问的结果是“老板”也认为40是写错了。“150吧,”他重复着老板的话,“其实150也已经很便宜了。”我自然未买,一种原因也是赌气。但是离开上海后,却越想越后悔,总觉得不应该赌气,150150吧,还是应该买的。就算是作为到上海的一种纪念也是值得的。

这件事我曾在《上海访书记》里详细写过。前几天,一个不知名的长葛老乡给我写了封信,说读了我的《上海访书记》后,拟去书店把那本民国版的《四十自述》买来送我。我自然谢绝了,原因是我已经有一本“民国版”《四十自述》了。

这就不能不继续从那次上海之行说起。本来,故事应该至此就结束了,然而回来之后,却总是挂念。后来就上孔夫子旧书网搜,不料一日却被我搜到一本,版次为民国二十八年版,比上海那一本还早一年,品相描述为九五品,而售价仅为58元,加上邮费也不过六十多元而已。心中自然又是一阵狂喜。于是立刻下订单,付款。不久书就收到了。打开之后,心却凉了半截,因为尽管已经半个多世纪过去,这本书却新的让人惊异,几乎看不出时光留下的痕迹。它太新了,以至让我怀疑它的真假。我拿给几个朋友看了,朋友都拿不准,然而一致的意见是,太新了,应该不会是真的。

一气之下,我要求退货。但是最终还是留了下来。一来是嫌退来退去麻烦,二来觉得这仍是个谜。按说《四十自述》不是热门书,单个作伪实在无多大的必要,且成本更高。如果是大量出版,却并未见到类似的书。该书留下来,也权当一个纪念或教训吧。

然而自此我“收藏”书的心却淡了。读书读到后来变成藏书,说来也是一件挺滑稽的事。这件事倒提醒我还是把心转回阅读上吧,毕竟书出版出来主要还是供阅读的,仅买不读,也就成了“书仓”了。“好书满架待细读”。还是不要让他们等待太长时间了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