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圣诞节忆旧》

(2009-05-17 15:58:47)
标签:

文化

分类: 视读笔记

2009516  星期六 

夜读《圣诞节忆旧》。《蒂凡尼的早餐》的作者卡波特的著作。那天去SM晓风书屋买书,鸿益非要买了送我,让我很过意不去。他却说:赠人玫瑰,手有余香。我说,那你也让我手上留点余香好不好?那天他让我给他推荐书,我实在不知道该给他推荐什么。他突然问到北岛的散文好不好,想买一本回去。我就说那不用买了,我送给你一本吧。前两天他专门来家给我送书和照片,我就把刚买的那本《蓝房子》送给了他。他开始也坚决不肯要,在电话里责备我道:“哎,你这人怎么这么功利呀!”他的意思是说不要因为他送了我书我就也回报似地送他。我说这怎么能叫功利呢,我是真心想送你的,你就成全了我这个心愿吧。我这句话是借鉴了《天水围的日与夜》里的台词,电影里那个孤身老太太要送张母一包香菇,张母不要,老太太甚为动容地说,你就收下吧,我只是想送你一点东西。是的,我也只是想送你一点东西而已。

以前形容一个人勤奋读书,总喜欢用“挑灯夜读”这个词。现在是想挑灯也无灯可挑了,因为都是电灯。河马哄傲白睡觉,我就把台灯搬到了阳台,斜躺在沙滩椅上就读。身边没有咖啡,只要半瓶可乐,不过依然读得不亦乐乎,甚感惬意。唯一让人不爽的是,卡波特的文章写得极好,翻译(译者潘帕)却显得很糟,别的不敢说,一些遣词造句,明显就不符合文法或者让人觉得拗口,甚至生造一些词句,让人觉得别扭。随便举几个例子吧,比如,第3页“因为年轻时的一场久病,肩背变成令人遗憾的微驼”,拗口,何不直接译为:“因为年轻时生过一场病,背微驼。”译者或者主要是想保留原文中所有的信息吧,比如“久”、“变”,因而被拘束了手脚,不敢大胆地意译了,结果变成了这幅摸样,不像是人的翻译,倒像是翻译软件的结果。又如第4页“像他的一样嶙峋,而且染了风霜日晒的颜色”,这里“嶙峋”可是在修饰“颜色”吗?这种修辞倒还从来没有见过。第5页“我朋友被点燃了内心的火焰”,英文里“被”很多,但译者的老师没有告诉过他(她)中文里相应的多为主动句式吗?与其这么拗口,何不直接译为“我朋友内心的火焰燃起来了”,要更通顺一点?第20页,“睡袍上还留有去年冬天的止咳糖浆的气味”,这里的“止咳糖浆”对中国读者具有特定性,不宜用,否则有人可能还真的会怀疑,怎么,上世纪30年代,美国就有我们现在的止咳糖浆了?类似这样拿中国现成的东西跟外国的东西作对应,在目前翻译界还很多,其方便倒的确方便理解了,但同时也容易误导读者。另外,这种简单的对应有时会让人感觉不伦不类。第23页“地上铺着锈朽的松针”,“一阵淋漓的尖叫声”,“小路总是在一池池柠檬色阳光和漆黑的藤廊中蜿蜒”,恕我浅陋,“锈朽”这个词语我还是第一次见到,用“淋漓”形容尖叫声,用“一池池”形容阳光,虽然新奇,也让人理解,但总觉得哪里不对,感觉别扭。第24页“我们先往麻布袋里装上扎成花环足够装饰一打窗户的青枝和红果,然后开始选择一棵树”,拗口,何不改为“我们先往麻布袋里装青枝和红果,等装到把这些青枝和红果扎成花环足够装饰一打窗花时,我们开始选树。”第29页“我们可能盹着了一会儿”,没见过这样的表达,何不“我们可能打了一会盹”?类此,在这本书里,可以说枚不胜举。因而整本书看下来,尽忙着拿笔在书上打叉叉了。

不知这个译者潘帕是什么人,这样的译稿何以能够出版,简直让人感觉匪夷所思。看完这本书,再翻看董乐山翻译的《蒂凡尼的早餐》,真可谓一个天上一个地下,其距离真不可以道里计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