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3月4日 星期三
晴
从前天起,一直在阅读索尔仁尼琴的回忆录《牛犊顶橡树》。读这本书的起因是高尔泰的《寻找家园》。那天读完《寻找家园》,茫然自顾,想在书架上找一本最契合当时心境和兴趣的书,于是就看到了这本《牛犊顶橡树》。书2008年4月8日就买回来了,除了关于《伊万·杰尼索维奇的一天》发表的那个章节读过了,其它还都没读。当时买这本书也是因为读书会要读《伊万·杰尼索维奇的一天》。买这本书已在读书会之后,因为直到读书会那天我才知道了这本书的存在。这本书感觉读得很快,也读得很慢,直到今天也仅仅读了三分之二而已,在这前几章里,索尔仁尼琴酣畅淋漓地用细致而辛辣的笔触刻画了六、七十年代前苏联文化界的现状,特别刻画了一个文学界的代表性人物亚历山大·特瓦尔多夫斯基——《新世界》编辑部的主编、前苏联的第一诗人、苏维埃代表和中央委员会委员,同时也是索尔仁尼琴的“发现者”和“掣肘者”。前几章简直就是对这个“时代标本”的细致解剖,对他的刻画几乎压过了对其它任何重大事件的记录和描写,或者说任何重大事件都是通过这个人物侧面表现出来的,它成了历史的集中反映器,其形象意义丝毫不亚于索尔仁尼琴其它小说中的主人公。所以,我认为这本书可以添加一个副标题:“一个‘伟大’杂志主编的肖像”。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