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视读笔记 |
2007年1月9日 星期二 晴
上午什么事情也没做。母亲躺在病床上,感觉日子是那么的难熬,但是对于我来说,日子却过去的太匆匆了。
临近中午翻了翻《卡夫卡日记》,买回来很长时间了,只是放着,并没有要读的意思,仿佛放着看一眼就很心安。翻着的时候,想起卡夫卡去世前托他的朋友把他的手稿全部毁掉,其中就有《审判》和《城堡》。有人猜想说这是出于一种绝望,也有人说其实卡夫卡并没有真的想把手稿毁掉,要不他自己就可以毁掉了,何必托朋友?的确,如果从这个意思上说,他不如诗人戈麦决绝,戈麦的遗作发现时已经部分被粪给沤烂了。然而,不管如何,想到这里,总让人心痛,假如写作最后的结局都是如此,头悬梁锥刺骨写下的这些东西到底有什么意义?
午后醒来,躺在床上读《知堂回想录》,读的这一本是河北教育出版社的,朋友曾经送给我一本敦煌文艺出版社的,说书很好,很有希望我认真看下来的意思。可惜,书拿回来,并没有认真看完。大都是挑感兴趣的去读,碰到稍微有点腻烦的就跳了过去。上次在网上买“周作人自编文集”,想到手头已有一本回想录,就不想再买,然而第二次再买的时候,想到既然大部分已经买了,就买全吧,于是还是订了下来。订回来照样不看,只是摆着。有时暗自生悔,觉得不该放纵自己,染上“藏书家”的毛病。有时却又想,这套书还不错,无论装帧还是印刷,即便不看,放着也是好的,而且,价格也并不贵。于是就放着,现在拿来翻,仍旧是找感兴趣的读,比如关于周作人在监狱那一段,很惊叹他在监狱还能翻译,而且可以拿出去出版,李敖经常吹嘘自己在监狱那段时光,想来大抵也是如此。还比如他对古典小说的意见,他说《三国演义》里的人物,很少有能引起他佩服的,关云长的义也不过是黑社会的哥们义气,刘备也并不一定要当皇帝,而诸葛亮,大抵就是《水浒传》里的吴用。唯一让他佩服的是并没有怎么大书特书的孔融,然而还被曹操杀死了。《水浒传》里他喜欢的是鲁智深,因为鲁智深有赤子之心,李逵则简直是个兽类,武松是可怕的,而石秀则简直是可憎的,虽说这部书写得不错。《红楼梦》里王熙凤写得最好,《西游记》里很有点幽默感。其实说到这里,我想说在四大名著里我是很偏爱《西游记》的,虽然一般的排序,他大抵是排在《红楼梦》和《水浒转》后面的,我偏爱的也就是这个幽默,尽管故事略显重复了。
昨天读《买书琐记》,里面有一篇林辰的《琅缳琐记》,写了他对周作人的态度,大抵也表达了我的意见,他说“年轻时读他的《自己的园地》、《雨天的书》和《炭画》、《点滴》等,的确从中获得了不少文学的趣味和知识;以后又读了他的几个集子,渐渐对他那种大量抄书——抄古书、抄外国书、抄绍兴同乡人的书,而且往往重复的写法,感到烦腻”,其实这里还应该加一个“抄自己的书”,我记得关于这个问题也曾有人谈论过,在《知堂回想录》里多的就是抄自己的书,整篇整篇大段大段的抄,仿佛生怕读者找不到这篇文章的出处似的,每到此处我就有点兴味索然,因为我这人其实是很喜欢看叙事的,就像散文我也往往不耐烦看抒情和记游的,正看得舒畅,突然来这么一段,就感觉气断了,也就不好看了。但是林辰又说“不过,出于习惯,有时也为了搜集资料,每当遇见他在附逆后的著作,还是不愿放过”。我很怀疑他这里的两个借口,以我的“小人之心”度之,大约还是藏书癖在发挥作用。
上午什么事情也没做。母亲躺在病床上,感觉日子是那么的难熬,但是对于我来说,日子却过去的太匆匆了。
临近中午翻了翻《卡夫卡日记》,买回来很长时间了,只是放着,并没有要读的意思,仿佛放着看一眼就很心安。翻着的时候,想起卡夫卡去世前托他的朋友把他的手稿全部毁掉,其中就有《审判》和《城堡》。有人猜想说这是出于一种绝望,也有人说其实卡夫卡并没有真的想把手稿毁掉,要不他自己就可以毁掉了,何必托朋友?的确,如果从这个意思上说,他不如诗人戈麦决绝,戈麦的遗作发现时已经部分被粪给沤烂了。然而,不管如何,想到这里,总让人心痛,假如写作最后的结局都是如此,头悬梁锥刺骨写下的这些东西到底有什么意义?
午后醒来,躺在床上读《知堂回想录》,读的这一本是河北教育出版社的,朋友曾经送给我一本敦煌文艺出版社的,说书很好,很有希望我认真看下来的意思。可惜,书拿回来,并没有认真看完。大都是挑感兴趣的去读,碰到稍微有点腻烦的就跳了过去。上次在网上买“周作人自编文集”,想到手头已有一本回想录,就不想再买,然而第二次再买的时候,想到既然大部分已经买了,就买全吧,于是还是订了下来。订回来照样不看,只是摆着。有时暗自生悔,觉得不该放纵自己,染上“藏书家”的毛病。有时却又想,这套书还不错,无论装帧还是印刷,即便不看,放着也是好的,而且,价格也并不贵。于是就放着,现在拿来翻,仍旧是找感兴趣的读,比如关于周作人在监狱那一段,很惊叹他在监狱还能翻译,而且可以拿出去出版,李敖经常吹嘘自己在监狱那段时光,想来大抵也是如此。还比如他对古典小说的意见,他说《三国演义》里的人物,很少有能引起他佩服的,关云长的义也不过是黑社会的哥们义气,刘备也并不一定要当皇帝,而诸葛亮,大抵就是《水浒传》里的吴用。唯一让他佩服的是并没有怎么大书特书的孔融,然而还被曹操杀死了。《水浒传》里他喜欢的是鲁智深,因为鲁智深有赤子之心,李逵则简直是个兽类,武松是可怕的,而石秀则简直是可憎的,虽说这部书写得不错。《红楼梦》里王熙凤写得最好,《西游记》里很有点幽默感。其实说到这里,我想说在四大名著里我是很偏爱《西游记》的,虽然一般的排序,他大抵是排在《红楼梦》和《水浒转》后面的,我偏爱的也就是这个幽默,尽管故事略显重复了。
昨天读《买书琐记》,里面有一篇林辰的《琅缳琐记》,写了他对周作人的态度,大抵也表达了我的意见,他说“年轻时读他的《自己的园地》、《雨天的书》和《炭画》、《点滴》等,的确从中获得了不少文学的趣味和知识;以后又读了他的几个集子,渐渐对他那种大量抄书——抄古书、抄外国书、抄绍兴同乡人的书,而且往往重复的写法,感到烦腻”,其实这里还应该加一个“抄自己的书”,我记得关于这个问题也曾有人谈论过,在《知堂回想录》里多的就是抄自己的书,整篇整篇大段大段的抄,仿佛生怕读者找不到这篇文章的出处似的,每到此处我就有点兴味索然,因为我这人其实是很喜欢看叙事的,就像散文我也往往不耐烦看抒情和记游的,正看得舒畅,突然来这么一段,就感觉气断了,也就不好看了。但是林辰又说“不过,出于习惯,有时也为了搜集资料,每当遇见他在附逆后的著作,还是不愿放过”。我很怀疑他这里的两个借口,以我的“小人之心”度之,大约还是藏书癖在发挥作用。
前一篇:2007年1月8日
后一篇:2007年1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