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006年8月13日

(2006-08-16 13:35:01)
分类: 视读笔记

2006813  星期日 

“桑美”台风还是没有影响到厦门。然而脚却一直美好,脚踝还是肿得厉害,走起路来一拐一拐的,像个瘸子,弄得我都不敢跟小区的电工老岳碰面,怕他说我学他。

周六周日在家躺着看书,看一会儿就烦,不停地换,先是看辛格的小说,小说自然容易看得进去一些,然而看完一篇就很难再接下去看第二篇,又看李清照《金石录后序》,文中提到其收集失散文物的情景,看了很使人心痛,而最后李所谓“人失弓人得之”的自我劝慰也不过是一种自欺欺人,因为若真有这样的豁达的心理,则自不必叙说得如此凄切。更何况按照“花开花寂,皆由我心”的唯心主义观点,虽然人失弓人得之,总是不同的,要不利益分配也就不会显得那么重要了。亦不由想起郑振铎,郑也是收藏家(他文中很推崇李清照的词,认为其感情真切),而喜欢收藏的人大都不免要经历聚散这样一个过程,特别是都恰逢乱世,外敌入侵,所以更有可比性。拟就此写一小文《聚散之间》。

后再看《古诗精选》(江苏古籍出版社“名家视角丛书”,余冠英等编选,15元),这套书印得相当漂亮,价亦合理,可惜当时只买了两种(共十种),现在再买,已经看不到了。在网上搜寻,只在搜索江苏古籍出版社后找到。又想买《鲁迅全集》,在网上,当当网前两天还是六百多元,今天就变成了八百多。易趣网便宜一点,为六百元,但支付方式不很方便。并且我想即使真买回来,估计也不会认真看,因为鲁迅的大部分著作我都已有,现在真正想看的只有鲁迅的日记。所以不由又想作一文,就叫《藏书家》,大意为本来不想作藏书家的现在却很可能要变成藏书家了,因为藏书家的最主要特征就是“藏而不读”。

后又读李泽厚《中国思想史论》中关于梁启超王国维评论(其认为梁没有什么原创思想,但他是一个伟大的宣传家,而在革命党人忙于革命时,他又自觉承担起了启蒙的重担。他又是一个新史学的理论家,而王则是新史学的实践者。),关于鲁迅早期思想的评论(鲁迅受严复和章太炎思想影响最大,但他又超越了他们。鲁迅早年的经历对其思想的形成有着重要的作用。),对二十世纪新文艺的一瞥(未完)。

晚上看河南台“梨园春”,我是很喜欢豫剧的,前几天还重看了《卷席桶》,看到临上刑场前曹保山夫人嘱托孩子那段唱腔,抑制着抑制着还是流泪了,这实在是没办法的事,每次看这一段必定要落泪,实在是唱得太凄惨了。但是这次看“梨园春”,看了不久就转台了,因为越看越感觉“俗气”,这也是看豫剧时经常会有的一种感觉。看京剧时就不会。后看中央六套《空中监狱》,是重看,尼古拉斯·凯奇主演。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2006年7月27日
后一篇:2006年8月23日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