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视读笔记 |
2006年7月23日
上午在家看了一篇曹征路的《大学诗》后,去单位。曹的小说似乎主人公(也是代表着这个社会正义的)结局都很悲壮,《那儿》中的舅舅最后用气锤把自己的头给砸没了,《大学诗》中的马教授也把自己的卵蛋给剃了。那么所有这些好人都被“淘汰”之后,是不是这个平庸和丑恶的世界就会好过一些呢?
下午去厦大光合作用。光合作用有一点我总是不理解,为什么不能带书(书店的书)进咖啡馆看呢?他们的用意可能很简单,怕你看完不买。初看似乎有道理,但是假如人家真的不想买的话,他照样可以不用进咖啡馆站着或坐着把它看完。那么,书店的意思可能就是故意让你看得很难受。让你没办法呆得久,于是你想看完只好掏钱买了。呵呵,如果真的这样就好了,那么北京图书大厦也就不用给读者设凳子了。真实地说,真正舍得花钱喝咖啡的人,往往也就不会舍不得花钱买书,我的经验是,一本书假如我能在咖啡馆看完,那么,即便看完我还想收藏。
就比如这本《搜书记》,那天在光合蹭了一半,临走的时候极想把它买下来,但是后来权衡了一下,还是决定先买《珠还记幸》。今天去光合,就想出一个好办法,先买了一本《珠还记幸》,然后把《搜书记》一块塞进袋子里,然后上楼喝咖啡。店员上水时,看了看袋子,问:书买过单了吧?答:对。于是店员再不骚扰,一本《搜书记》就被我安安静静地读完了。下楼时再把书插回去,这种感觉简直称得上完美。但是光合作用的店员也不用感觉不舒服,因为想想看,我消费你多少东西,三十块钱咖啡(尽管是用咖啡券),六十八块钱一本书(虽然用了二十元抵用券),这样看,你还会觉得吃亏吗?
晚回还碟,借《黑社会2-以和为贵》,秉承了第一部的冷酷,但是这里古天乐饰演的占米性格更复杂,甚至更有悲剧意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