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视读笔记 |
金庸、三毛及其它
真正意义上的读书始于高中,这与同时期的那些城里孩子比起来简直是太晚了。这使我高中和大学期间事实上一直是在补课,即使现在也不能说就已经补完了。但是说来也可怜,初二时我的同学已经撕着掖着在课堂上把金庸、古龙的小说都看完了,我还不知道金庸是谁。那时候电视上正在热播八三版《射雕英雄传》,有一天我突然看到一个同学的手里正拿着一本《射雕英雄传》,不由大为吃惊,《射雕英雄传》不是电视吗,怎么会有小说?初三时无意中看到一本书,没皮没尾,薄薄一册,读了两页就不由大为惊叹,直呼为天书。但是问谁也不知道“天书”究竟是什么名字,作者又是何人。直到上了高中,看了《天龙八部》第一卷下册,才知道原来我所谓的天书就是《天龙八部》,而作者正是金庸。
还是考高中那一年,在县城考完试,抽空去新华书店看了看,结果看中一本《哭泣的骆驼》。这是我第一次见到三毛作品,当时我一下子就把它跟张乐平笔下的那个三毛联系了起来。但是很可惜,就在要掏钱的时候突然又被一本幽默小小说牵引过去了视线,于是与三毛失之交臂,等到再次相遇的时候已经是几年之后了。我对这次错过懊悔莫及,唯一的补救措施就是狼吞虎咽地补课,因而陆续地读完了她的《倾城》、《雨季不再来》、《撒哈拉的沙漠》,当然还有那本《哭泣的骆驼》。我很喜欢。
至于古龙,有一件事我印象极其深刻,那是一个冬天,我当时已上高中,是寒假里的事。那天下了大雪,父亲出门,回来的时候拎回一本硬邦邦的被冰冻了的书,说是在雪地里捡的。我把它放在火炉上一页页烤化、烘干,烤一页读一页,烤完了也读完了。这本书当时让我很激动,以至于几年后还记得它的名字:《七种武器》,而作者正是古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