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类: 视读笔记 |
文人一致
安妮说“我想像中的他应该是清癯消瘦的,而事实上他是个胡子拉碴的胖子;我原以为她是高贵脱俗的,可实际上她长着一副妖媚的情妇模样,如此巨大的反差令我大失所望”。对此我深有同感。
文字是最具有欺骗性的手段之一,声音是之二,这是因为它们都有太大的想象空间。所以也就有人学会了利用它们的这种特性,恋爱教程就告诉你如果感觉自己的长相太对不起观众,那文笔好的就要尽量多写信,声音好听的就尽量多打电话,如果连这两样也不具备,那么就只好请人帮忙了。效果如何因为没有做过调查不敢评定,但是想必要比直接去吓别人强吧。网络上经常搞“见光死”,网聊时一个个爱得死去活来,一见面怒发冲冠,状如斗鸡,为什么?与其说是谁欺骗了谁,不如说是文字欺骗了他们。
其实要说这也不算什么欺骗(除了那种请枪手和抄情书大全的),因为相对于外表来讲,文字更本质,更内在,因而也更能说明一个人。这样说来,反倒是外表的欺骗性更大一点。但是能懂得这一点的人更不多,大部分人宁愿去找一外表华丽的草包,也不愿找一外表朴实的美玉。
理解了这一点,也就不难理解安妮抱怨的所谓“文人不一致”,要我说文人不一致是常态,一致了反倒是变态了。至少我的印象中人和文字能对应起来的就没有几个,即使真对上了,大多也是逐渐磨合的结果,俗话是“看顺眼了”。
不过这也不能怪人家作者,人家就长这个样你能怎么样?怪只能怪自己多事,吃完鸡蛋还非要见见老母鸡。但是另一方面,母鸡也是的,你鸡蛋都卖出去了,还非留张什么照片“立此存照”。如果你真是什么“美女作家”“美男作家”也就罢了,偏偏又不是,结果本来想展示一下孔雀羽毛的,不幸却把那最丑陋不堪的屁眼露出了,这又是何苦来哉?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