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习习微风
习习微风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8,452
  • 关注人气:1,330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老街——赤水市大同古镇(3)

(2010-01-29 09:12:49)
标签:

贵州

赤水市

大同古镇

老街

民居

石板路

摄影图片

分类: 贵州赤水

老街——赤水市大同古镇(3)

              

    建于明末清初及民国时期的大同古镇老街,座落在大同河边,车辆是无法进入的。

    到了大同镇,俯瞰了古镇周边的环境后,就选择了一条小路直插古镇。

 

老街——赤水市大同古镇(3)

 

        古镇老街最高处的昔日名门望族的大宅院,不知什么原因,只剩下残立着的封火墙。


 

老街——赤水市大同古镇(3)
    古镇前的一个大场院,据说,赶场日时,这里非常热闹。这里有通往大同河边的小道,可以进入古镇的老街。
 老街——赤水市大同古镇(3)

 

     大同河边的石板路。一边是丛生的翠竹,一边是老旧的民居、石阶和盘根错节的古树。这段几百米的石板路,实际是建在大同河的河堤上的古街。


 

老街——赤水市大同古镇(3)

   

    在这样的古朴的小镇,遇到当地老乡时,只要你停下脚步,他们都会与你招呼或攀谈,你丝毫感受不到作为一个外乡人通常会遭遇到的冷僻。

    这不,在古镇的石板路边,一位老人正在烧火做饭。老人今年85岁,很健谈,并不在意拍照他,并告诉我说,他在做中午的米饭。并指着我身后的方向说,前面有几块石碑是一定要拍的。

 


老街——赤水市大同古镇(3)
   

    这几块石碑中最大的一座是民国七年(1918)由举人、知县王家槐撰写的《陈贡珊碑》。

    据说,陈贡珊是大同古镇最有名望的人物,或者说,是一方的“灵魂”,此人一生行善,仗义疏财,尤其平定匪患,保一方平安,名震黔北,流传至今,清朝皇帝特地为他封了个有名无权的官,叫朝议大夫。

 
老街——赤水市大同古镇(3)

   

    这条用石块、石条修筑的沿河古街,铺在路上的石板已经被踩踏得圆润了,路旁的石墙上长满着苔藓。


老街——赤水市大同古镇(3)

   

    河堤石板古街的雨搭边,躺着一只残破的木船。似乎在告诉过往的人们,船帮曾经在大同史上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老街——赤水市大同古镇(3)
    无意中发现路边杂草丛中有块露出一半的石碑,上面刻着“为善最乐”民国十一年等字样。


老街——赤水市大同古镇(3)


老街——赤水市大同古镇(3)  
     这三棵古黄角树下,就是在前面提到过的古码头。


老街——赤水市大同古镇(3)

   

    古镇的老街,没有灯红酒绿的酒吧,没有为开发旅游而翻新的千篇一律的建筑。街道特别干净,沿街民居前,摆着居民自家的花盆。古镇的居民在这里过着平淡而宁静的百姓日子。

 

老街——赤水市大同古镇(3)


 

老街——赤水市大同古镇(3)  

 

老街——赤水市大同古镇(3)

 

    昔日,名门望族的祠堂、宅院,建在老街的地势比较高的地方。

老街——赤水市大同古镇(3)

 

 

老街——赤水市大同古镇(3)


老街——赤水市大同古镇(3)

   听说,古镇的许多居民已经在现在新的镇子里有了新的居所,但他们还是会经常到古镇自家的老房子里住住。

 

老街——赤水市大同古镇(3)

 

 

老街——赤水市大同古镇(3)

 


老街——赤水市大同古镇(3)
     因为不是旅游旺季,古镇老街基本没什么生意。走过一家小餐馆,笼屉冒着热气,没几个馒头,估计只有附近的居民前来购买啦。

老街——赤水市大同古镇(3)  

    这里街道和房屋的组合,随山就势,随弯就弯。建筑材料大多采用木材、杉皮、小青瓦、丹霞石,竹子等,虽然有的已经倾斜,残旧斑驳,但还能感受到这里的古民居在形体、质地、色彩等方面的特点。


老街——赤水市大同古镇(3)  


老街——赤水市大同古镇(3)

 

 

老街——赤水市大同古镇(3)


老街——赤水市大同古镇(3)

老街——赤水市大同古镇(3)

     整座小镇的街巷都很窄,其中,这条小巷最窄,两边的屋檐几乎挨在一起,露出窄窄一线天空。


老街——赤水市大同古镇(3)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