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水河复兴镇到风溪红军渡口河段)
风溪河发源于四川古蔺县,在赤水市复兴镇附近汇入赤水河。
赤水河风溪红军渡口河段,过去,不仅是古盐道商贾云集的地方,更是红军四渡赤水的遗迹之一。1935年1月,红一军团红二师就是在这个河段搭浮桥进军赤水。后来,又从这个河段的风溪渡口附近渡河,沿赤水河的支流风溪河进军四川古蔺。
1986年拍摄的电影《四渡赤水》中的许多激战画面,就是在复兴镇到风溪渡口附近拍摄的。现在,风溪红军渡口是通往赤水风景名胜区各景点的必经之地。
在赤水市,寻访了复兴古镇后,沿风溪河上行了近四十多公里,到了风溪河两河口乡的上游河段。

(风溪河两河口乡河段)
当年红军四渡赤水时,红一军团红二师从赤水的风溪渡口沿着风溪河边崎岖的崖下栈道到达两河口。然后,前往四川古蔺的。
2002年李铎到这里时,曾题写了“奇兵古道”。
风溪河流经到两河口附近,水势开始变得平稳许多,河面也比上游开阔了许多。


峡谷深切、赤壁高耸。河谷丹霞(地貌)石壁上,生长着一丛丛翠竹。冬季,即使是晴天,峡谷中的水汽也非常大,许多蕨类、藤萝类植物就附生在石壁上。

风溪河流域是云贵高原向四川盆地过渡的地段。从两河口乡继续沿河上行,河道两边的峡谷更加幽深,峭壁连绵,峰峦峻秀,林木茂密,不时能够看到悬崖上裸露出的大片红色丹霞石壁。



风溪河上游河谷古朴原始,空谷幽深,令人跨越时空神驰遐想。
据说是最早闯入这个河谷的,是明代永乐四年(公元1406年)太监谢安奉皇命,为建造皇宫到风溪河谷采集优质楠木。但采集到楠木后运不出去,无法向永乐帝复命,只好遁居深山野林,在后来的20多年中,在这里过着山野自耕自食的生活。
在历史上,太平天囯最富有传奇色彩的人物之一石达开转战了大半个中国,后来,在川、黔、滇一带作战,先后四进四川。在1862年曾经率兵从这里入川,最后,还是陷入绝境,全军覆没。


(风溪河上游河段)
当地的丹霞地貌极为突出,水流冲击之处泛着白色的水花,但河滩边的沉积的河沙成片都是褚红色。河道上,千吨大石之上,又压着百吨巨石,水从石隙中挤进涌出,向下游奔流。




河谷两边山崖上翠竹丛生,即使是晴天,竹林深处也被一层雾气笼罩着。
河谷地带生长着成片的茨竹,茨竹主干高5—10米,顶端细长,弧形,弯曲下垂如钓丝状,粗3—6厘米。茨竹可用于编织竹器及建筑用材、造纸等。在山间翠竹林中,偶然遇见当地伐竹的山民。
山上植被茂盛,生长着许多中型蕨类植物,虽然是冬季,但也能看到一些不知名称的野花。

这里林木参天,蕨苔繁茂,桫椤亭立,蔓藤密悬。上图,山崖的竹林前,十几株桫椤亭亭玉立。
在距今约1.8亿万年前,桫椤曾是地球上最繁盛的植物,与恐龙一样,同属“爬行动物”时代的两大标志。但经过漫长的地质变迁,地球上的桫椤大都罹难,只有极少数在被称为“避难所”的地方才能追寻到它的踪影。桫椤名列中国国家一类8种保护植物之首。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