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九乡地下岩溶景观(下)

(2009-11-04 22:15:46)
标签:

昆明

九乡

岩溶溶洞

旅游照片

分类: 云南

九乡地下岩溶景观(下)

 

    石林与九乡,一个地上,一个地下,虽然,都是岩溶景观,但九乡的地下岩溶系统更为使人感到震撼。进入到九乡古老的地下原始岩溶溶洞系统,仿佛跨越了时空的限制,当穿行于6亿年前的震旦纪形成的岩溶溶洞之中,无疑是在感受地球演变的历程。

    这里,呈现在眼前的水文地质奇观,特别是多层洞穴等典型剖面和景点,有的是国内罕见的绝景,据说,也有的是在世界地质学教科书上都从未有过的实例。

 

九乡地下岩溶景观(下)

 

                为避免游客迷路,地下洞穴中的游览通道都是无叉道的步行道。

 

九乡地下岩溶景观(下)

 

    麦田河两岸不同海拔高度上发现有溶洞近百个,由于九乡地区碳酸盐岩的岩石性质,地质构造和水动力条件与其他洞穴系统有差别.致使九乡溶洞群景观特色突出,具有鲜明的个性和巨大的震撼力,但现在,已经开发和供游客游览的还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

 

九乡地下岩溶景观(下)

 

   九乡溶洞群落的确有着无穷的美感和魅力。从一个洞逶迤至另一个洞,从一个洞盘旋至另一个洞,展露着一系列令人难以置信的地质构造特点和让人瞠目的奇异景观。

   这里的地下是多层洞穴。这种现象是地壳间歇式抬升、水位随之间歇式下降而形成的。每一次地壳抬升和地下水位下降就将造就一层溶洞,这在叠虹桥景区反应最为明显。

    多层洞穴的每个层面都有不同的地质特点。离地表最近的层面,其形态主要有溶蚀漏斗、竖井及规模较小的水平溶洞,洞内少有钟乳石等钙华沉淀。而最下层面的溶洞又与上面的溶洞相通,从而形成高差达几十米的洞内大瀑布,构成目前暗河系统的主体,反映了在强大动力条件下溶蚀的特点。

 

九乡地下岩溶景观(下)

 

    横跨麦田河上的天生桥是多重天生桥相叠,人们称之为叠虹桥,洞内有多重平台,台下古洞又有多层,再下为暗河,气势雄险。

 

九乡地下岩溶景观(下)

 

 

九乡地下岩溶景观(下)

 

 

九乡地下岩溶景观(下)

 

                            1/2秒速度拍的雌雄瀑布照片

    洞穴瀑布以雌雄瀑布景为著名,因水至悬崖处遇阻分为两股,奔泻而下又合二为一,故命名为雌雄双瀑。雌雄瀑布落差极大,从悬崖上訇然而下,难分雌雄。为国内地下溶洞中仅有的一大天然奇观。

 

九乡地下岩溶景观(下)

 

    穿过一个个地下溶洞,眼前豁然开朗,进入一个极大的天然形成的巨大的洞窟。这就是到目前为止所发现的九乡最大的地下洞穴--极为壮观的雄狮大厅。据说,这是世界上最大的、完全是天然形成的巨大地下洞窟。更为神奇的是,整个大厅顶部由一个完整的板块构成,看不到支柱、裂缝。洞窟前面巨大洞口高出洞内地面不少,像个巨大的窗户。雄狮厅内南端半敞开洞口处的钟乳石酷似一头雄狮,故名雄狮厅。 

    现在,这个岩溶大厅中陈列展示着九乡古人类洞穴文物和关于九乡岩溶地质方面的图片等。据说,80年代末发现这个地下岩溶洞穴后,还曾经在这里举办过大型洞穴音乐会。 

 

九乡地下岩溶景观(下)

  

 

九乡地下岩溶景观(下)

 

 

九乡地下岩溶景观(下)

 

 

九乡地下岩溶景观(下)

 

 

九乡地下岩溶景观(下)

 

    洞顶为一完整平滑之岩层面。形成的顶盖,犹如月球表面。

  

九乡地下岩溶景观(下)

 

 

九乡地下岩溶景观(下)

 

    在雄狮大厅的水族箱中,游动的这些小鱼,是在九乡溶洞暗河中发现,这种鱼的学名叫“盲鱼金线鲅”,属世界珍稀鱼种,已被为省二级重点保护鱼类。

 

九乡地下岩溶景观(下)

 

    走出雄狮洞向右登上几十级台阶,进入一个叫神女宫的溶洞。溶洞面积之大、钟乳石种类之全、形状之美都是国内溶洞中少见的。

    这里既有从天顶垂下的长长的石钟乳、也有从地面长出的高高石笋、还有擎天的石柱、层层叠叠的石皱褶。在五色灯光映照下,大片的钟乳石玲珑剔透璀璨夺目,宛如一群仙女在此轻歌曼舞,给人一种蔚为壮观如临仙境的感觉。

  

九乡地下岩溶景观(下)

 

 

九乡地下岩溶景观(下)

 

 

九乡地下岩溶景观(下)

 

   在九乡地下溶洞中,还有上百块大小不一阡陌纵横的边石湖群,最大者面积100多平方米,深达10余米。这是大自然创造的一大天然奇观,据说,这是世界上开放的2000多个洞穴风景区中规模最大的边石湖群。

    这些被称为九乡“神田”的边石湖群,是由于地下水流是片状沿洞壁斜坡向下流动,当遇到阻挡时,水动力条件发生变化,水中二氧化碳气体逸出,碳酸钙堆积自筑成错落有致、造型优美的“神田”。 

 九乡地下岩溶景观(下)

 

 

九乡地下岩溶景观(下)

 

 

九乡地下岩溶景观(下)

 

 

九乡地下岩溶景观(下)

 

 

九乡地下岩溶景观(下)

 

 

九乡地下岩溶景观(下)

 

 

九乡地下岩溶景观(下)

 

    走出地下溶洞,在乘坐的空中缆车上,看到崖壁上有个洞穴,便拍摄了下来。当时,没有看清崖壁上写的字。仔细从照片上辨认,崖壁上写着“张口洞古人类遗址”。这个洞穴是90年的一次考古中发现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