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上看石林,地下看九乡”,在云南昆明,先是到了石林景区。在去石林后,又产生了到九乡看看地下岩溶景观的动议。
九乡是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位于云南宜良县九乡彝族回族自治乡境内,南距石林仅22公里,这里拥有上百座大小溶洞,有雄、险、奇、秀的特点,为国内规模最大、数量最多的地下岩溶洞穴体系之一。

因为发现九乡岩溶溶洞的时间比较晚,名声也就不如石林大。比起石林来说,游客不算多。
到九乡之前,对这里的情况不太了解,只带了一块电池,也没带三脚架。进入景区后,总担心电池耗尽,所以,只随拍了一部分画面。

这是在空中缆车上拍摄的九香景区地貌。九乡境内森林茂密,覆盖率达62.3%,珍贵动、植物资源丰富。这里地处山区,内峰峦连绵,山峰谷底相对高差200米左右,地表海拔在1750-1900米之间。
九乡的地底是个充满神秘的世界,有奇形怪状的岩石、错综复杂的迷宫、深邃黑暗的峡谷、轰鸣直落的瀑布、从地面潜下伏流和暗阿、一落千尺地狱般的竖井等,1984年,当-个由地质学家和风景园林专家组成的考察小组来到九乡时,发现这里隐藏着世界上最大的溶洞群之一。在这之前,谁会想象得到,就在地表百米下面,会有浩浩荡荡的古河道,而这些古河道在被发现之前,至少已经有十几万年到几十万年历史啦。

进入景区后,得乘坐垂直升降的电梯,下到离地面百多米的荫翠峡,再乘这里的小船游览。上图左下是人工修筑的闸坝,使荫翠峡的水位抬高,水流变得平缓。
荫翠峡峡长一公里,可行船河段约800米。在荫翠峡流淌的这条河叫麦田河,是珠江上游南盘江的一条重要支流,麦田河千古奔流,把河床深切下壁岩层百数十米,两壁峭岩上林木葱郁,荫蔽河道,故称“荫翠峡”。河道最宽也不过十几米,这种两岸崖高超过峡谷宽的河谷,标准的地质学名称叫“嶂谷”
,是优美度和奇特度很高的地质景观,绝对可以称得上是大自然鬼斧神工的经典之作。

凡是有美景之处,必有名家留下墨宝和著名诗篇。“荫翠峡”三个字在崖壁上清晰可见。

红色壁立的山崖之上绿树成林、笼盖山顶,绿荫森森,浓淡相宜。舟行在山崖的夹缝之中,仰望高达百十米的桥崖绝壁,重岩叠嶂,遮天蔽日,加上那些突兀的钟乳石笋,叠岩突起的秀峰,让人感受到,这里的确不负“荫翠峡”之盛名。




荫翠峡还有一个俗称叫情人谷,据说,情人谷是过去九乡彝族男女青年对唱情歌的地方。男的在左岸,女的在右岸,对歌对到一起的,就从横在峡谷的树上跨过峡谷成为了有情人。

上图突竖悬空的那块石头,从表面看,这叠层石与普通的石头没什么明显的不同,但在地质学上,它却是充满着史前奇观的。是距今三亿年来古海洋生物化石形成的叠层石。
叠层石是特殊的层纹状的生物沉积结构,是生物作用和无机沉积作用的共同产物。主要由蓝藻、少数细菌及其他真核藻类和真菌等共同形成。想要了解和认识几百万年,甚至几亿年前的地球和地球生命的存在,这类古生物化石就是最好的见证。

泛舟于荫翠峡,两岸石壁上生成着许多露天石钟乳,崖壁巨石贴水处奇景叠出。泛舟峡中,拍摄了几幅崖壁上千万年来水滴岩溶形成的石钟乳,回来后,发现这石钟乳在阳光的投射下,很象甩着水袖的仙女。
一般来说,钟乳石必须在地下溶洞才能形成,而荫翠峡两壁有如此奇特众多的钟乳石造型,说明这里原来是两壁山体相连的洞体,后来由于地表水的不断溶蚀,洞顶垮塌,溶洞才变成现在这样的嶂谷。

在峡壁上形成的这种肉色溶岩的原因,是由于岩石成份及风化程度的不同,导致在颜色上形成了一定的差异性。半透明状的其主要为单纯的碳酸盐构成;红色的含有铁质;黄色的主要是泥质及褐铁矿色彩影响。

流经九乡的麦田河是神奇的河流,它把流经的地方当成一块巨大的璞玉来雕琢,花了数亿年的光阴,雕琢出这如诗如画的风光。流到荫翠峡后,麦田河又翻着、滚着、跌着、撞着、咆哮着或哆嗦着,流入地下的惊魂峡。

惊魂峡是古河流的河床贯穿岩层不断下切而劈凿出的洞内峡谷,峡谷最大的落差有上百米。当年开辟游路,人攀洞壁而入,稍有不慎,便会掉进深渊,酿成悲剧,工人们要用绳索吊在腰间才能工作,那情境惊险异常,令人魂飞心惧。为了纪念这段开辟的艰险经历,故取名惊魂峡。



地下古河道的岩壁上,题刻着“古河穿洞”四个字,回来后查证,作者是尚文。

峡谷深切约百余米高、宽约3-20米、峡谷长200余米,两壁如削、峡底流水拍岩,声如惊雷,反应出强烈的水动力侵蚀特征。游览栈道沿峡谷中部而过,给人以巨大的震撼。
从惊魂峡的深处回头看,一线天光从穹顶倾斜泻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