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07年秋季去昆明时拍摄的图片。
大观楼在昆明城区西南部,滇池北滨,与太华山隔水相望,过去被称为“近华浦”。
宋元时,这里还是被滇池的波涛淹没着。元明以来,由于不断挖河,滇池水位下降,水域缩小,现在的大观楼一带才渐露水面,成为小岛。有僧人来讲经修建观音寺。
始建大观楼,是在清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云南巡抚王继文,看中了这里的湖光山色,兴土木,筑池堤,并建楼二层。因为这个楼面临滇池,登楼四顾,景致壮观,就命名为“大观楼”。
清道光八年(1828年),云南按察使翟锦观将大观楼由原来的二层改建为三层。
咸丰六年(1856年)大观楼毁于战火。同治五年(1866年)提督马如龙重新修复。

大观楼前的碧波中有三个葫芦型白石塔墩,是40年代,从昆明原来的状元楼外移到这里来的。颇似杭州西湖的“三潭印月”
。

1919年唐继尧(云南都督兼云南民政长)修葺大观楼及公园券拱牌坊式大门时,将孙铸(字铁舟)同治年间榜书“大观楼”三字的石刻板,嵌于园门,并为孙铸所书题写了跋识,叙述了马如龙请孙铸楷书楼匾的经过。

入园后沿着荷池直走,就经过这个亭子。亭上琉璃黄瓦,中嵌大理石,刻有“近华浦”三字。门悬“曾经沧海难为水,欲上高楼且泊舟”的楹联。



不知揽胜阁是哪时所建。1991年4月7日揽胜阁内因为用电不慎引起火灾被毁,当年重建。新建后,座向由座南朝北改为座西朝东。绕过揽胜阁就看到了大观楼。

大观楼背靠园林,正面临水,为三重檐四方攒尖顶建筑,琉璃黄瓦,底层面阔17米,进深10米。

大观楼面对园林一面的大门门柱上,悬挂着清嘉庆进士宋湘撰写的“千秋怀抱三杯洒
万里云山一水楼”楹联。并有一匾,写着“真大观也”。


大观楼正面临湖,底层正面六抹隔窗门一堂八扇,两边开洞窗。正面门楣之上大观楼三个字金光闪闪。二楼之上,可见咸丰帝所题“拔浪千层”匾额。
门框两边,蓝底金字,是举世闻名的大观楼长联,这是观赏大观楼的重中之重。(其内容待续)。

咸丰帝所题“拔浪千层”匾额。云南署提督马如龙有“跋”叙述赐匾经过:
咸丰丁卯(1855年),兵部侍郎何彤云侍南斋日,蒙文宗显皇帝垂询滇池湖势,彤历陈大观情形,仰荷御书“拔浪千层”匾额,颁立斯楼,猗欤休哉。



有些内容常常是一时难以搞得很清楚。好在有些图片,可以留待请教查证。
(待续)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