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遇龙河上的工农桥向南,沿着公里骑自行车约行走几里路程,就到了月亮山景区。我们在公路上围着月亮山绕行了一段路。从正面看,月亮山山峰顶部高悬着一个镂空的大圆洞,犹如一轮满月.随着绕行途中观察角度的变化,月亮或变成弯弯的上弦月,或又变成圆圆的满月,或变成一钩下弦月。
其实,在我眼里,月亮山从整体上观赏,更象从天上坠落的一块被打磨成孔的玉佩。
关于月亮山,听说过一些传说故事,但对此并不太感兴趣。更感兴趣的是能观赏到这里特殊的地质地貌。
阳朔是典型的喀斯特岩溶地貌,早在距今3亿多年间,阳朔一带是一片汪洋,海底沉积了巨厚的石灰质。尔后,由于地壳上升,海水退出,这此石灰质经硬结成岩作用而形成数百、数千米厚的碳酸盐岩,又在地表高温多雨的条件下,这些可溶性岩石几经风雨、流水的侵蚀、切割和溶蚀而逐步产生溶沟、溶漕、石芽、石林,发展成石丘、落水洞、漏斗和洼地等,而后历经漫长的年累月变而最后才形成今日大面积分布的峰林谷地。约在距今三百万年前,由于地壳新构造运动的抬升以及古地下河的干涸,又形成了现今不同标高的多层溶洞,我想,月亮山上的这个镂空的大圆洞,就是抬升到地上的古地下溶洞的断面。
绕行在环月亮山的公路上,公路上车辆非常少,月亮山就在公路的左边,两个人骑着自行车,一前一后边走边观赏月亮山。





公路边有一条小街叫观月街,有些类似“农家乐”的餐厅。


在观月街上,看见了正在烧烤的“竹筒饭”。在约一尺长的新鲜竹筒上,琢个洞,把用水泡好的米、调料放到竹筒中,在碳火上边烤边放些水,不使竹筒燃烧。然后,劈开竹筒,就可以食用了。

路边小餐厅就对着月亮山,在这里小歇了一会儿。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