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坪羌寨的先人,用智慧垒筑起的碉楼石房,历经千年沧桑,已经成为了留给后人的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今天,生活在羌寨里的羌人是幸福的,他们不再与世隔绝,他们己完全融入了和谐社会之中。
整个寨子作为展示羌族历史文化的旅游景点,已经开放很多年,接待了无数中外游客。通过旅游资源的开发,寨子里的村民富裕起来了。
羌寨中,不少人家在自家的老房子开了农家乐客栈,不少人在老寨周围,村口路旁设点摆摊,作起了小生意。也有的成为了导游、管理人员。
听说,村里不少年轻人还在汶川、都江堰市等城市买了房子,迁到了城里工作。
下图是留在寨子里的妇女,她们担当起寨子里的导游工作。

上图是寨子的议事小广场,正面的墙上有羌人崇尚的羊头的塑像,围墙的角柱上有“白石”。在寨子里,到处都能看到羌族人民的“图腾”崇拜的痕迹。
羌族民居的细小部分明显受汉族建筑风格影响,如大门檐廊下的垂花柱、过街楼上的棂花窗,以及美人靠等。

锁门的木锁就在门旁石锁孔中,开锁要用与锁眼一致的木钥匙,才能将门打开。
在寨子老乡的陪同下,到老乡家小歇,客厅中有电视、冰箱、饮水机等。
羌族人家的日常灶具很有特点,常在火塘上支起一个铁三足,做饭时将铁锅放在上面加热,或烤制食品。不过,这已经是供人们参观的了。
这里每家都挂有成串的红辣椒。还在房上挂有许多自家做的腊肉。
还走进了一个羌族老乡家,孩子都到城里工作了,只有老人留守着老房子,墙上挂满了老人自己编织的传统手工艺品。
家家相通户户相连。这就是桃坪羌寨的一绝。有些楼间修有过街楼(骑楼),以便往来。
老乡说,墙上生长的植物是一种治疗外伤的草药。
杨家大院过去是寨子中的大户人家。现在,这栋老房子是理县的重点保护民居。
主人说,这个客厅有三个门,进出这些大门是有讲究的,客人和主人走中间那个高门槛的门,普通人只能走矮门槛的两个边门。客厅中的椅子是房子的老祖宗用过的,参观者要坐着照相的话,是要收费的。
村民正在烤全羊,听说,晚上要接待一个旅行社,他们正在准备篝火晚会的食品。
在桃坪羌寨参观后,乘车到汶川县过夜。过往桃坪羌寨的车很多,每隔15分钟就有一趟从理县发往汶川的过路车。
桃坪到汶川大约20公里,杂谷脑河在汶川汇入了岷江。上图是在汶川的横跨岷江的大桥上拍摄的,岷江的水流很急。下图是岷江边的民居。
第二天早上,坐车经过汶川的岷江大桥,去都江堰市。
汶川到都江堰55公里。过了映秀不久,就看见紫坪坝水库了。
前些年,到四姑娘山旅游,就在映秀向西拐进通向卧龙自然保护区的公路的。那时,因为修水库,从紫坪坝到映秀走的是烂路,堵车现象相当严重。现在,修水库时改建的公路已经通车,路况不错。
公路右侧是紫坪坝水库和岷江大桥。那年到卧龙自然保护区和四姑娘山,经过这里看到桥墩刚刚浇灌好,桥面还没有铺设,现在,大桥已经基本建好了,水库也蓄满了水。
据说大桥主桥墩高约100余米,桩基深入地下达60余米,大坝蓄水后,大桥将与水库蓄水面保持17米左右的高度。
紫坪坝水库最大坝高156米,总库容11.12亿立方米。
紫坪坝水库是个争议非常大的水电工程。水库使畅通无阻的岷江河流生态变成了重叠式水库生态。青城山和都江堰于2000年申报世界自然、文化遗产,但因紫坪坝水利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只获得世界文化遗产,而未能进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