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唐克到米亚罗,近300公里的公路,穿越红原、龙日草原,翻越黄河长江分水岭--海拔4100米的查真梁子和海拔4457米的鹧鸪山,然后,进入岷江支流杂谷脑河谷......
雪夜下山,从黄河第一弯的寺院,搭乘青海某出版社的车到10公里外的唐克乡玛岭央宗宾馆入住。接待我们的藏族小伙,告诉我们,他明天要去成都办事,可以搭他的自家车走。
入住后,第一件事是给手提电脑、手机、数码伴侣、相机电池充电,房间内的所有电源,接线盒都用上了。出版社带队的那位领导过来看望,聊到深夜。他是北方人,从小跟随援藏的父母到了青海,现在,他的孩子虽然在北京工作,但他已经在青海扎根了。他热情地邀请我们到青海看看,他将亲自驾车,陪同我们游览。
在黄河第一弯寺院见到的那位喇嘛,在留给我们的地址上写着唐克部落,当时,甚至怀疑是否写错了。这才知道,唐克,虽然现在是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若尔盖县的行政乡名,但沿用的是古老的部落名。难怪现在这里有人仍沿用旧称。
唐克,在藏语的意思是“唐妃”。当地藏族百姓习惯于称唐克为“嫣唐热娥妃”,意为“唐母发展的地方”。很久以前,若尔盖境内的辖曼部落的大土官的弟弟马扎西昂,离开辖曼部落到黄河第一弯这里创业,得到了这里一个名叫唐热的土官的赏识,将女儿许配给他。后来,马扎西昂创建的寨子发展成为这里草原的大部落。人们就尊称马扎西昂的妻子为“克”(藏语“妃”的意思),她又是唐热家的女儿,所以就将其称作“唐克”。时间长了,人们习惯上就把这个部落称作“唐克”了。
唐克乡的海拔3400多米,地势平坦,水草丰茂,属于“若尔盖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范围,是一个纯牧业藏族聚居乡,牧民都是以家为单位,日出而牧,日落而息,牛羊走向哪里,家就迁徙到哪里。
夏天,牧民们带着用牛毛编织成帐房,到划定的草场游牧牛羊。到了上学年龄的孩子一般都送到县城或者乡中心校、村小学去寄宿学习。
冬天,则回到用土坯垒砌的冬房,回到用杨柳扎墙再抹上牛粪的小屋,让牛粪火陪伴整个冬天。
近年来,这里在政府的倡导下,实行“以人草定畜”的科学养殖方法,草场得到了很好的保护。羊两年,牛3年就出栏,还有奶渣、酥油等可以出售。这里的畜产品没有污染,一般不愁销路,各地的商贩会上门收购。
第二天早上,才见到唐克的真面目。
小镇坐落在白河岸边。其街道就是两条经过小镇交叉的公路。这里天亮的比较晚,九点钟街道两边的商铺还没有开业。由于是十月中旬,还没有到封冻季节,太阳出来后,雪就开始融化了。


我们入住的宾馆,出门就是通往黄河第一弯的公路,路边设有景区售票处。外地旅行车经过这里到黄河第一弯的,都会被景区管理人员拦截下来,每人收费48元。因为我们是乘这里的乡际长途客车到黄河第一弯景区的,车上很少旅游的人,所以,通过时没有要求买票。
宾馆门口是家土特产商店,里面有风干牦牛肉,青稞酒,各种菌类,虫草之类的中药材等。
答应我们搭车的藏族小伙子在十点钟才出来。到成都对他们来说也许算是出远门了,不紧不慢地作起出行前的祈祷活动。先点燃门口的香炉,不断往里添加柏树枝,用我们听不懂的话不停的祈祷。直到快中午时才发动汽车。
我们先是商定到红原,途中看到草原白茫茫一片,就改定为直接到米亚罗,也许那里能观赏到秋日的红叶。
这里公路的路况比大九环的东线要好得多,行驶在平坦广阔的红原大草原,虽然路面有雪,但车速很快。 白河一路蜿蜒而随,河畔两边到处是乔木和灌木林,形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小伙子的普通话说的很好,一路上不停地向我们赞美家乡草原的辽阔和美丽,如果是夏天来那可真是美不胜收。并告诉我们,即使他再有钱,也不会离开家乡的草原。
白河水,迂回曲折,多情缠绵地守望着草原。
白河的藏语名字叫嘎曲,其意思是从高山上弯弯曲曲流下来的圣洁之水。白河发源于查真梁子及嘎瓦尔达格则山,由南至北穿越大草原,在若尔盖县唐克乡索克藏寺院附近汇入黄河,流长约400公里。
经过了瓦切乡,已经进入了红原草原的深处,看到了公路旁的瓦切塔林。塔林是为纪念第十世班禅额尔德尼.切吉坚赞曾经在此颂经祈福所建的。
塔林被白雪覆盖更显得神秘纯净。塔林周围连绵的经幡在皑皑的白雪中十分醒目,经幡随风舞动,抚慰着这里的苍生万物。
路旁巨石上刻着“月亮湾”
诺尔盖唐克乡至红原县城公路,里程约为78km,全程柏油路面。
公路穿行于红原大草原,这里曾经是红军长征走过的草地,为了纪念红军长征,1960年周恩来总理亲自把这里定名为红原。
藏族小伙子的车驶过红原县城几公里后,就停了下车来,告诉我们,应该在路边的月亮湾拍张照片。
我们下车察看,白河河道在这个地方渐渐变宽,水流速度变缓,河道中间出现了一片沙洲草滩,白河蜿蜒流过。
因为有一段河道在草原滩涂上划出舒缓柔美的弧线,如同天上的弯月,故而得名“月亮湾”。
这片银装素裹的大草滩,这种至真至纯的莽原之景,让人不能忘怀。
公路旁的山坡上全是积雪,没有登上去俯拍月亮湾弯弯的河道。如果是水草丰茂的夏季,这里肯定又是另一番秀色。
查真梁子“黄河长江分水岭”
过了龙日坝,要翻越海拔4100米的查真梁子。路旁的几块巨石上刻着:“黄河长江分水岭”。大自然的控制力真是奇妙,梁子南面是长江流域,北面是黄河流域。北面白雪覆盖,南面绿树成林。
我们拍摄了图片后,车上的藏族小伙拿出事先就准备好的成沓的彩色纸片和鞭炮,走到巨石下,对着天空大声喊了几句,燃放了鞭炮后,把纸片不断地抛向空中。他们用这种宗教形式来祈祷幸福平安。
过了分水岭,山上就出现了树木,也许因为兴奋,藏族小伙子的车,在下坡的山路上开的飞快。我隔着前窗玻璃,拍摄了进入长江流域后看到的群山。
鹧鸪山隧道
鹧鸪山海拔4457米,鹧鸪山隧道是目前我国最长的高原公路隧道。
隧道位于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理县与马尔康县交界处,隧道海拔3400余米,全长4448米。现在翻越鹧鸪雪山不必再绕海拔4400多米的山垭口了,这就避开了鹧鸪雪山最危险的路段,还使路程缩短了40多公里。确保了连通了四川与甘肃、青海、西藏等省区的交通畅通。
穿过4公里长的隧道,经过梭磨河峡谷,就进入了岷江支流杂谷脑河谷地带。
经过3个多小时的车程,到达了米亚罗小镇。
我们下车告别后,两个藏族小伙驾车向成都驶去。临别时,他一再邀请我们夏季再到他家乡的草原来,那才是草原最美的季节,他会好好接待我们。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