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眺达戈男神山下的树正藏寨。

树正瀑布
树正群海。
我们在九寨沟游览的最后一站就是树正寨。树正寨是九寨沟九个藏族村寨中最大、最繁华的一个,九寨沟1000多人中就有400多人居住在这里。
树正寨的后面,有一座海拔4200米的高山,这就是九寨沟藏民最崇拜的达戈男神山。在九寨沟人的心目中,树正沟的达戈男神山和日则沟的色嫫女神山是最具有权威的神灵,为九寨沟藏民所崇拜。
树正寨前似湖非湖的流水滩。从深邃林间层层叠叠欢腾涌出的水,清滢洁白得让人心醉。
在特殊的水环境中生长的高山柳,长出了长长的帮助吸收养分的红色须根。
一道长长的栈桥横跨在树正寨前的浅滩上,连接着寨子对面山下的徒步栈道。浅滩的水流很急,栈桥旁有几座充满藏族情调的磨坊,磨坊旁边是几幢转经房,磨坊和转经房下的木轮在激流带动下旋转着。
古老的水磨坊下的水轮,在激流的冲击下,唱着亘古不变的歌谣,不停息地转动着,构成了一幅恬静、纯朴的山野画卷。尽管现在已经没人使用这种石磨啦。但仍然可以感受到那种曾经远离现代文明的原始,和堆积着藏民们生活智慧以及与自然溶为一体的和谐。
金灿灿的转经筒在水流冲击下不停地转动,悬挂着的五色经幡迎风飘展。
这些与藏族同胞生活息息相关的地域文化标志,与这里的水光山色融合为一体。
游客们到了这里,都争先恐后地推动转经筒。观赏着经幡上那些根本读不懂的的藏文。
按照藏族文化的解释,经幡每被风吹拂一次,转经筒旋转一圈,就等于吟诵了一遍经文,吟诵得次数越多越能给周边的人们带来福分。
树正寨右边公路下,有条栈道直通树正瀑布。
树正瀑布宽62米,高15米,是入沟后的第一个瀑布。通往那里的栈道上游人如织。
上游的湖水沿着浅滩四处漫流,被水中的树丛分成无数股水流,最后汇集到树正瀑布顶端的山崖边,奔流坠落,水雾四散,构成了神采飘逸,气度雍容的一片水帘。
瀑布跌落后,水流汇成了汹涌澎湃的激流。滔滔白浪跳跃着一直往下游的磨坊奔流而去,推动着下游磨坊和转经房的木轮。
在树正寨的左边的河滩下就是前后连绵数里,上下高差近百米,由19个大小不同的海子呈梯田状群集而成的树正群海。
在这些大大小小的海子之间,长满了柳、杨、松、杉等乔木以及种类众多的灌木丛。湖水自上而下翻堤而过,在树丛中穿行,形成一道道宽坦的瀑布,演绎着“树在水里长,水在林中流”的奇观。
树正群海的这些海子一个个呈梯级排列。
从高处俯瞰树正群海群,高低层次分明,色彩十分艳丽,一片醉人的景色。难怪人们称这里是“九寨沟的缩影”。
下午的树正寨前,人流集中,上下观光车的游客多,有武警战士在这里值勤。这里车辆的调度和管理基本由当地的藏民承担,整个沟内的公路都分段安装有监控设备,管理相当现代化。
现在树正寨已经以民俗文化村的形式对游客开放了,在那里大家可以观赏九寨沟藏式的建筑、门窗上的彩绘及藏民的服饰,体验藏民的日常生活,购买藏式手工艺品。当然,还可以走进这里的寺庙,感受藏传佛教。
樹正寨的入口處有九座白塔被称为九宝蓮菩提塔。周围插着五彩经幡在风中猎猎飘动,这九座白塔它们代表九个藏族村寨团结一致,向上苍祈求祥和、幸福。
寨子外面房屋前的路边,停满了各式车辆,车辆的主人自然是寨子里的藏民,因为外地车辆是不允许进入九寨沟的。
进入寨子的主干道两旁,是出售各种藏式工艺品的商铺。商品买卖的氛围与民俗交织在一起。
琳琅满目的藏式工艺品,很难认为都是寨子里藏民手工制作的。这里的藏民已经摆脱了他们先祖的自给自足的生活方式,裹夹到市场经济的大潮中。这里旅游经济的发展,已经使他们迅速富足起来。
我们只能从小巷里残存的老式木屋,看到他们过去生活的影子。
现在,尽管沟内禁止游客住宿,但寨子里的藏民还在接待来寨子投宿的游客。下图门口的车子,是接送到这里投宿的游客的。
门口堆满着劈好的干木材,这种靠山烧山的现象应该制止了。
下图两边是对外营业的客房。
寨子干道的尽头,是一所古老的黑教寺庙。到这里的游客更多的是出于好奇心而参观参观。庙内的僧人不停地向游客兜售着香火。
九寨后记:
我们是07年10月9日下午到达九寨沟。10月10日第一次进沟,当天游览了日则沟和则查洼沟。第二天再次徒步进沟,游览树正沟。
回来后,按照游览的顺序,陆续整理了十个专题的九寨沟风光图片,以作为旅游九寨的记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