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西藏 |
我走近一看,门框的两块金属牌匾上写着“西藏佛经印经院”“刻制《丹珠经》大藏经办公室”。眼前顿时一亮。
我曾经听说过大藏经。藏文大藏经是藏传佛教非常珍贵的文物和文化成果。公元14世纪由藏族僧人编撰而成。主要内容是从印度翻译过来的著作。其中许多经典在印度都已经失传了。传说十三世达赖喇嘛想要刻制《丹珠尔》藏文大藏经,但未能实施。
藏文大藏经由”甘珠尔“和”丹珠尔“两部分组成。”甘珠尔“是密宗和显宗的经律综合。”丹珠尔“主要是佛经的解说和注释,及密宗仪式的叙述。是藏传佛教僧人必须学习的著作。在世界上有很高的地位,许多学者都在研究。
经打听,这里是木如寺,意思是古老的寺庙。是拉萨黄教古寺庙之一,在吐蕃时期就存在了。
因为不对外开放,我几次试图进出,都没有成功。后来,还是在一个进去办事的喇嘛的帮助下,才混了进去。
当我走进一个狭窄的巷道,进入一个阴暗的房间,竟发现,在机械印刷、电脑排版已经很普及的今天,木如寺印经院,却完全秉承了古老的雕刻经版,手工印制《丹珠尔》大藏经的方法。
这不仅仅体现了一种宗教的虔诚,更重要的是宗教文化遗产得到了保护和传承。
我跟着联系经书的喇嘛进了院子,院子里很静,没有发现印经的场所。却先看到了印好的经书。
这部经典的最大特点是,纸页是长条形的散页,不装订,一叠一叠摆放着,僧人们要用黄布包裹经书。据说,这是从古印度的贝页经演化来的。
上图架子上摆放的,全是刻好的印经雕版。
在这个印经院,藏有320部藏文佛经的12.8万块长方形雕版。我看到的只是一小部分。题头的照片也是。
印版的选材相当讲究。要精选顺直无疤的木材,顺木纹截成一定规格的长条书版。
这些胚版经微火熏干,还要在羊粪中沤一冬,取出用水煮,烘干刨平后才可进行雕版。
所刻经文,由书法家直接反向笔录于胚版,或用半透明纸书写后反贴于胚版付刻。
为了保证刻深刻好不出错误,每个刻匠每天只能刻几个字,前后还要经多次严格审校。
校改无误的印版,要放在酥油中浸泡一天,取出晒干后,一块成品印版才算完工。
印经的纸张,采用一种富纤维、带毒性的草根皮特制的藏地土纸,纸色微黄,吸水性、柔韧性强,而且防虫蛀鼠啮,久藏不坏。
用墨方面,选用上等松烟墨或白桦树皮熏制的一般烟墨。为改良墨质,还掺入粘性药材佛手参、松香等。
经页一张张印好后,要晾干,再由工人整理铺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