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与旅行有关的事

(2009-08-30 23:30:16)
标签:

逆旅主人

入殓师

娱乐

分类: 心情

小林大悟放弃了东京的工作,回到山形老家。在当地的报纸上,他看见一则招聘启示:和旅行有关的工作。就这样,阴差阳错地,小林成了一名《入殓师》。

 

我一直很喜欢看日片,对日本民族的审美情绪也总怀着一种淡淡的好感(对此我拒绝一切泛政治化的讨论)。我对日本文化没有深刻的研究,但知道他们对死亡的理解和我们这个大陆民族差异不小。我们向来有对死去的人进行价值评判的习惯(所谓盖棺定论),认为生前的善恶与身后的待遇是密切相关的,决定了你是要在地狱中煎熬百世,还是能脱厄度难,晋身西方极乐。按说,一个有这样集体观念的民族该更富有人性和道德批判精神,但事实似乎差之千里,或许是因为我们不太拿任何东西当真的缘故吧。但日本人更少把身后的世界与生前的世界进行关联,他们在一般意义上使用“成佛”这个术语,来描述一个人死后的去向。

 

死去,死,去,死则死矣,去往何方?

 

因此,我被电影里的那则招聘广告一击即中——死,即使一件“与旅行相关的事”。收殓,入葬,以及死亡本身,无不与旅行相关——那是一系列离开此岸,前往彼岸的仪式。人在故去的那一瞬间,结束了在人间的旅途,摆脱了肉的负累,开始了另一场旅行,纯粹的、灵的旅行。

 

影片的末尾,看门人站在焚化炉旁,对守望着观察镜的澡堂老板娘的儿子说:“我在这里,对每一位到来的人说,路上小心,再见。”是,我想,那何尝不也是在“路上”——而我们,也总有“再见”的那一天。

 

路,方向,旅行。各自是对方的一部分。从卵子受精的那一刻开始,我们在这世上就开始有了本体的存在。至于是胎死腹中,英年早丧,还是一生平顺直达耄耋,那是我们不可预知的方向。身前既不可想,身后又不可知,那这中间的一段路,就是我们在这世上的旅行。也许在旅途中偶遇风雨,但也不曾忘记雨后的彩虹(又或者是黑夜来临之前灿烂的晚霞?)。直至死亡的那一刻,我们在人间的旅行结束了,也许是累了,必须停下。休息过后,让别人,无论是入殓师,看门人,还是拿着毛巾拂拭自己脸庞的亲人,送我们踏上新的旅途。

 

小林问社长:“你们的广告上不是说,是与旅行有关的工作吗?”

 

社长说:“哦,那印刷错了,实际上,是‘助人踏上旅程’的工作。”

 

我喜欢,喜欢大悟用温柔的心和手,帮助别人踏上旅程时的神情。那是一件充满温暖的神圣的工作。

 

的确,他的专注和投入无法改变他的职业依然饱受歧视的事实。当澡堂老板娘的儿子告诉自己的妻女,走在路上,不必再和这种人礼貌地致意时,他一定没想到小林的工作可以带给他怎样的宽慰。美香说得没错,他们还没出生的孩子,一定会因为父亲的职业而在同学间抬不起头来,会受欺负。但即使这样,大悟也只能在为难中保持沉默。

 

其实,生为人往往都是如此,在自己意愿和社会观点的路口左右徘徊。有的时候,可能真的得像张震岳一样,吼一声:去你妈的路口。我过我的人生,不是你的,也不是你的,也不是他的,也不是她的,也不是他们的。相信自己做着有意义的事情,相信自己正为了一些美好的目的活着,那么,就勇敢地做下去,活下去。

 

路口是什么,交叉道。但我眼中,路只有一条,单行,每个人都是,在那前不可想后不可知的中间的短短的一段旅程,每个人都只走出了一条路——除非他活了两次。在我们开始下一段旅行之前,好好想想,我在前面的这段旅程里做了些什么,我的人生是否没有像刷马桶的水一样流走,我是否曾让爱我的人满足和快乐,我是否在困难的时候坚持了下去,我是否是一个好人。如果我有满意的回答,我将带着满心的欢乐继续出发,不管送我的人,是不是小林大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