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温州的民间职业京剧团(四) 万松京剧团杨震墨

(2012-11-25 11:35:14)
标签:

转载

分类: 青衣道场
温州民营京剧团哈哈京剧团,将于12月6日(周四)晚在杭州胜利剧院演出传统京剧《花木兰》。这也是杭州首次看到民营京剧团的演出,我百度了相关的信息提供给大家参考,请大家了解和支持中国民营京剧团!!
 温州的民间职业京剧团(四)
  万松京剧团杨震墨
[转载]温州的民间职业京剧团(四) <wbr>万松京剧团杨震墨

          “万松”牌夫妻剧团的快乐生活(ZT)

  杨震墨,42岁,父母均为技艺精湛的京剧乐师,受家庭熏陶,他11岁加入京剧乐队,21岁那年与家人共同创建温州“万松”青年京剧团。20多年走村串乡,如今他的京剧团早已声名远扬,而“万松”也成了他另一个响当当的名字。

  2007年12月的一天,万松青年京剧团要在平阳水头附近的一个村里演出。临时舞台就搭建在一座小山包上的庙宇里,我们抵达那里时,杨震墨和妻子双双下山买菜了。

  从庙宇门口进去,过道里一溜摆满了床铺。临近中午,剧团演职人员大都已起床,不时有人摆个身段、甩两下水袖、扬几声珠圆玉润的歌喉。

  没多久,杨震墨夫妇俩满载着一车蔬菜匆匆赶至。

[转载]温州的民间职业京剧团(四) <wbr>万松京剧团杨震墨 

 

   夫妻俩因戏结缘

 

  白皙的脸、浓黑的眉毛、闪亮的大光头,乍看上去,杨震墨像极了京剧里的武生。他出生于京剧世家,父母是一家京剧团的乐师,杨震墨从小就跟着大人们到乡下各处演出,对京剧鼓乐怀有极其浓厚的兴趣。11岁时,他开始拜师学艺,没过两年几乎精通所有乐器,登台演奏了。

  无独有偶。王哈哈的父母也是京剧团乐师。王哈哈12岁那年,就辍学回家跟父亲学敲小锣。每晚学习两个小时,不到一个月王哈哈便参加乐队赚钱了。

  杨震墨与王哈哈最初相识于一家京剧团,当时两人都还只是十多岁的小毛孩。或许是有着相同的家庭背景,两人特别投缘。

  几年转眼而过,京剧优美的唱腔、精湛的技巧、华丽的戏装、精致的脸谱,都让杨震墨如痴如醉。1987年,21岁的他本着对京剧艺术的热爱,在家人与王哈哈的支持下,白手起家创建“万松”青年京剧艺术团。

  当时,剧团里聘请了外地专业剧团的演员,戏服、道具也是从外地专业剧团租借的。首次演出就在温州的十里亭牛桥底,结果一炮走红。在那里连演三天,而后转至旺增桥。

  

   全家上阵办剧团[转载]温州的民间职业京剧团(四) <wbr>万松京剧团杨震墨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为了使辛苦创办的剧团能够生存下来,杨震墨全家人齐上阵:跑龙套、敲锣、打鼓、弹三弦。

  即使怀孕后,王哈哈依然没有休息,坚持在剧团乐队敲小锣。“直到临盆前半个月,我才回家休息,孩子满月后就带着孩子一同上剧团来了。”

  “最初几年,演出条件是相当艰苦,我们一家人与所有演员一样,都是自带铺盖,晚上分别在走廊、后台找一台板睡下。到后来,剧团购置了一批床板,每人总算是有了所谓的床铺,可以睡个安稳觉。”但是与以往一样,每次杨震墨夫妇俩总是在安排好所有演员后才想到自己,遇上场地太小实在找不到落脚之地,就随便找处地方窝着过一夜。

  2004年年底,原先租借的戏服、头饰、道具太过陈旧,剧团决定全部更新。为了节省开支,就预定半成品,由自己加工。因为年初的大戏已定,那半个月来,一家人通宵达旦加班制作,终于赶在演出前一天全部完工。

  所有道具焕然一新,当天下午演出的效果不同凡响,杨震墨一家人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但晚上那场戏,有一小节因乐队配合不甚默契,出了一点瑕疵,少数观众起身离场。事后,王哈哈足足哭了两个多小时。“辛苦了那么多天,当时我太想得到观众的认可了。”

  杨震墨的父母早已过了花甲之年,自“万松”组建以来,他们一直在剧团帮忙。眼下,父亲在剧团乐队弹三弦,母亲管衣箱。尽管剧团发展早已步入正轨,但老人依然常年跟随他们四处奔波,风餐露宿。老人告诉我们:“剧团共有演职人员50多人,人多事杂,多一个人多一个帮手吧,再说他们俩也实在太辛苦了。”

  剧团有了老“粉丝”[转载]温州的民间职业京剧团(四) <wbr>万松京剧团杨震墨

 

  一年年过去,杨震墨的“万松”剧团在温州十里八乡下名声渐起,但他们夫妇俩,仍然力争上游。“观众是我们的衣食父母,剧团要把最美的艺术奉献给观众。”        

  杨震墨一家人深谙剧团要发展,修炼内功提高演出水平是“当务之急”。从最初开始,“万松”即有意大量引进全国戏剧人才,不惜重金聘请江西省京剧院、山东省京剧院的国家一级演员、中国戏校高材生等。另外,还与山东临沂戏校联系,招募专业毕业生等。如此种种举措,使剧团演出水平有了专业性提高。

  在硬件投入上,他们同样毫不吝啬。自2000年以来,先后投资一百多万元,更换音响设备、服装、道具。

  演出设备“鸟枪换炮”,演员阵容精英荟萃,剧团演出实力突飞猛进。目前,“万松”能演的剧目达到四十余部,剧团乐队伴奏文武场齐全,乐师都具有专业水平,能伴奏各派剧目唱段。如《雁荡山》、《八仙过海》、《芦林坡》、《盗库银》等一些高难度的剧目演出也不在话下。

  二十年来,剧团走南闯北,足迹遍及温州、台州、宁波、丽水等地,最远到达江西,受到了农民观众的热烈欢迎:在永嘉上塘,他们有过连演9天,场场火爆的辉煌记录;在永强三甲他们曾连续四五年受邀演出;前年,他们还受邀远赴宁波参加中国开渔节活动。

  多年辗转各地演出,“万松”也有了大批“粉丝”。“有不少戏迷票友,一旦得知我们的消息,都会不辞劳苦赶来捧场。”王哈哈告诉我们,此次在水头演出首日,就有四五名温州戏迷相约赶来,并表示一星期后随同剧团“转战”江西。

 

  忙事业冷了孩子

 

  在万松京剧团里有几个十六七岁的小演员,是山东一家戏校的学生。王哈哈说,“我一直拿他们当自己的孩子一样关心、爱护着。”一年多前这些小演员刚来时,王哈哈亲自照料了一个多月,让这些他们感动至深。“现在,这些小孩都亲切地喊我‘姐姐’。”

  杨震墨与王哈哈育有一双儿女,分别为15岁、16岁,在温州念初中。“因为忙于剧团事务,每年我们与两个孩子的生活时间还不到两三个月。”

  与杨震墨夫妇俩小时候一样,他们的两个孩子出生后也一直随着他们在剧团长大,自小对京剧耳濡目染。王哈哈说,“其实,那两个孩子对京剧很有天分,不到3周岁就会敲小锣。我父亲七十大寿时,他们还只有六七岁,那天从没唱过京剧的两人,就看着碟子才学了一下午《铡美案》选段,到晚上即唱得有模有样了。”

  但是,杨震墨夫妇俩终究没有让孩子们步自己的老路。“唉,从事京剧事业实在太辛苦了,我们不愿意他们日后也像我们一样累。”

  虽然,人在“江湖”,但杨震墨夫妇俩还是非常关注孩子的成长。“无论多么忙,每年的学校家长会我们都会赶回去参加。”上月初,剧团恰好在平阳鳌江,下午演出完毕,王哈哈得知消息马上乘车返回温州。

 

  衣带渐宽终不悔

 

  近几年来,“万松”平均一年的演出都在400余场。夫妇俩分工明确,杨震墨主要负责外联,王哈哈总管剧团内部的事务,定剧目、安排演员等。俗话说,“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每到一处地方剧目的选择非常重要。

  每年农历六、七两月、农历十一月下旬至十二月上旬是剧团放假休息的时间。其余时间都要四处演出。“二十来年的春节我们都是在外地度过,唯一一次是在温州市区演出,才有机会在家里过了一次年。不过也都习惯了。”

  正月里是剧团最为忙碌的时候,一天都要演出两场。有时为了赶场,在晚上演出完毕后又连夜赶往下一个演出点。次日天亮马上装台,下午开锣演出了,中间只能睡两三个小时。眼下这段时间,也是戏约不断。杨震墨告诉我们,次日演完大队人马就将开拔江西。

  中午12时不到,台下的戏迷渐已聚拢。有观众提议,放一段戏曲热闹热闹。到了12时30分,庙里人头攒动,演出终于开始。“才才匡才……”“好!”果然不同凡响,才开戏没多久,观众的鼓掌声就不断。

  “现在农民富裕起来了,文化生活相对还比较单调。对我们来说,虽然辛苦了一点,但能给农民带来快乐,就感觉很满足、很欣慰了。”    

  阴冷的天空里淅淅沥沥下起了小雨。山路上,仍不断有戏迷扶老携幼,奔舞台而来。锣鼓的敲打声、韵味十足的曲调,在山村上空飘荡着……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