愉快的北京之行(三)吃香喝辣

标签:
北京聚会旅游全聚德涮羊肉休闲 |
分类: 游戏人间 |
其实女儿对北京的印象很大程度是受了梁实秋的影响。她在一个阶段酷爱梁实秋散文,倒不是爱他的文学,而是垂涎于梁式散文对北京的“吃”的细腻描写,从中知道信远斋,知道东来顺,知道全聚德。她甚至能逐字逐句说出梁老爷子对某种物事形状、味道、制作工艺的文字,不知道人的人着实惊叹小女的见多识广。
小孩子大约在这个年龄段相对比较注重口腹之欲。女儿从小到现在对穿着打扮没有太多的讲究,偶尔自己精心梳个头,已经是很重视的动作。而只要我在外地问她要什么礼物,十有八九她会回答“好吃的”。
到北京之后,首先就要考虑吃涮羊肉的问题,还有东来顺的烤羊肉串。
杭州也有东来顺,其中有一家店开在原来我家附近一个叫做“墅园”的地方。墅园原为私家园林,其中亭台楼阁、碧水环绕。东来顺借助园林一角,曲径通幽、画廊婉转,其店之婉约与北方餐饮之豪迈虽不太相称,但至少还是符合南方人饮食的感觉需要。因为离得比较近,我们家也经常光顾,女儿对其中的大羊肉串记忆犹新。一般路边摊的羊肉串,都是小小的几块羊肉串烤,而东来顺的一串烤羊肉串几乎可以把一个胃口小点的给塞饱了。
提起吃东来顺,北京人自然比我们知道得多,蓝子说:贵得要死,犯不着!一句话打消了吃 东来顺的念头,涮羊肉是吃了,就是烤大羊肉串没有吃到。
香辣满桌
女儿的吃相
女儿吃的欲望随着她的情绪不断地变化,刚吃了涮羊肉,就开始点击吃烤鸭。第二天何氏父女做东,新朋老友相聚一堂,因为其中杨永树先生、张继安先生都是清真,温如华老师是半个清真(温老师夫人是回民),所以席设牛街清真馆子。得知钟心如小姐酷嗜烤鸭,于是另加烤鸭一只,供其饕餮之。姑娘自然一啖而喜,情绪大好,与何思凝小姐相谈甚欢。
一顿烤鸭勾起女儿对烤鸭的情绪,“全聚德”仨字挥之不去。我想东来顺既然不去了,这全聚德看来是非去不可。为了加深孩子对文学作用的深切体会,5号中午1点多我们去了和平门的全聚德总店。此时高峰已过,店堂已经空闲下来。从大堂里那一排排的座位,就可以知道重点时段等候的阵容是多么庞大。
我们点了半只烤鸭,一个炒鸭脯,还有一个蔬菜,就三个菜外加一瓶饮料,耗时一小时,费金三百零三元。虽然感觉有点贵,但是服务员的两个动作还是值得记上一笔:一个是服务员在烤鸭拉上来之后会介绍北京烤鸭的大致历史,问清楚是片皮,还是怎么吃,尽管有点机械,但是作为举世闻名的鸭子和店堂,这道程序还是不应该少的;还有一个就是给我们做了一个拿薄饼包烤鸭的示范,我想这大概是全聚德几百年历史中积淀下来的服务内容。我们俩吃得饱饱的出来,显然在胃口很文化上都得到了满足!
女儿对于吃的想象颇难理解,在家时告诉我说,去过北京再也不吃糖葫芦了,只因在她想象起来,北京应该遍地都是糖葫芦。到了北京在想起来,现在是夏天,所以她也不提吃糖葫芦的事情。那天去了王府井,在小吃一条街发现了糖葫芦,买了一串葡萄,吃完之后再也没有 听她念叨糖葫芦的事,不知道是什么缘故。而小吃街上的爆肚是我惦记的。回杭州前一天,我们又去小吃街,就是去吃爆肚,结果却只有羊肚。女儿比我理智,劝我说:羊肚就羊肚好了。勉强吃了一点,感觉羊肚比较柔糜,不如牛肚那么脆生,好歹是“参与”了一下北京的老字号,什么 “爆肚张”、“爆肚李”的。
小吃街上的美女
马总和面
去北京有两天时间去了十渡,马总热情招待。这里的菜很多都是自己种植的,既新鲜又好吃。来过的人还惦记一种饼,说那饼怎么怎么好吃。这是一种薄油饼,要好吃关键是面要发得合适。那天早上我们起来早餐,说是马总亲自在厨下做饼呢,我赶紧赶到厨房,只见马总亲自在做饼。马总自己就是老餐饮,因为早上知道手下的面发得不太符合标准,所以才亲自现场示范制作,但凡好吃的总部是随便做得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