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戏胡言(7)
(2009-02-23 22:19:24)
标签:
程砚秋唱腔吴富琴青霜剑碧玉簪玉堂春苏三关王庙翁偶虹休闲 |
分类: 青衣道场 |
16、现在“程派”铺天盖地,然得程派唱腔诀要者寥若晨星。
程派唱法该如何“用腔”,《御霜实录》中吴富琴文章“风雨同舟日”介绍:
程先生的唱工很讲劲头,他常讲:‘旦角二黄腔的基本旋律偏于悲凉,西皮腔趋于明快,因此唱二黄腔必须棱角毕露,使其悲凉幽怨的本色若隐若现;唱西皮腔则外显柔和,锋芒内敛;这样才能达到刚柔相济、疾徐有致的效果,也就圆润悦耳了。’所以,程腔二黄要刚,西皮要柔,在调门上只用六字调,嗓子用一半、藏一半,既要顾腔,又要找味儿,才更加增强了音乐的表现力。
我理解京剧歌唱的要素无非是“声、腔、字、韵、情”,而“腔”是最重要的体现手段。我对程派了解有限,如果按程先生自己对唱腔的理解要求,拿程派戏去套的话,最能体现二黄要刚,西皮要柔的要求的,二黄莫过于《青霜剑》的“反二黄”“家门不幸遭奇变”一段,柔婉缠绵的二黄腔在这里变得那么肃杀凌厉。而西皮则首推《碧玉簪》,“对菱花”一段的含蓄蕴籍,一般人很难找到程的那工份儿。
17、程永江编撰的《程砚秋史事长编》中汇集了许多资料。其中引用翁偶虹关于义务戏的回忆:1924年6月的一台义务戏中,田桂凤二次剃须,演《玉堂春》中的一折“关王庙”,剧情是被逐出院、穷途落魄的王金龙,重会周丽春(即玉堂春)于关王庙。这是我第一次知道原来玉堂春叫做周丽春。
我查了一下《警世通言》第二十四卷“玉堂春落难逢夫”,王八叫做苏淮,鸨儿叫做一秤金,苏三应该是姑娘随了王八家的名字,而玉堂春则是苏三姑娘的“号”。其中提到“我父叫做周彦亨,大同城里有名人”,但是从头到尾没见到说苏三叫“周丽春”。既然“我父叫做周彦亨”,那么苏三姓周是肯定的,所以翁先生考证为“周丽春”应该是有来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