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青衣道场 |
《春秋配》是梅先生从梆子那移植过来的,在梅之前,孙佐臣的父亲叫做“孙八”也演过《春秋配》,但是和梅先生的《春秋配》没有什么传承的关系。梅先生“捡柴”唱二黄慢板,而尚小云先生是唱西皮慢板,也可能尚先生传的是孙八一路也未可知。
黄桂秋先生的《春秋配》是黄派一绝,上海以前唱《春秋配》基本都是黄派,我听戏的时候《春秋配》已经是张派的天下。
从唱腔结构上来讲,张派《春秋配》是梅派的格局。张君秋的自传里曾经说到,他拜尚小云为义父后,有富家小姐在尚家学《春秋配》,他从旁也学了一点东西。那么为什么他的《春秋配》不是尚的格局呢?
《张君秋艺术大师纪念集》当中李玉茹的回忆文章揭开谜团。文章说:“当时(指40年左右)北京有位名票孟广亨先生把梅先生的《春秋配》唱腔改动了很多,编了不少新腔,那阵子很流行。君秋想孟广亨学了《春秋配》的唱腔,然后自己再进行琢磨,略有改动,用他自己的音色演唱,便化成了君秋自己的唱腔了”。
张先生编了很多新腔,有人认为他编的腔“杂驳不纯”,可是我们不得不承认,张派唱腔是有深厚基础的,所谓“杂驳不纯”只是他知道出处而你不知道而已。
前一篇:张君秋《醉酒》的师承
后一篇:不知今天是什么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