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被遗忘的少林史

(2009-03-11 09:17:28)
标签:

杂谈

   被遗忘的少林史(今日清凉寺)

  昨夜看电视,嵩山少林景区征求金点子,促进本地的旅游业。我觉得最现实的点子,还是借助少林寺的影响,做好少林文化。云南昆明都愿意把整修好的寺院交给少林寺管理,我们登封为何不能请少林寺和尚呢?

   难道真的“本地不兴本地货,外地的和尚会念经?”。

   登封的清凉寺、会善寺投巨资修缮,但门可罗雀。再古老的文化,再高的历史价值,如果没有人气,终究没有生命力。

   而在历史上,清凉寺、会善寺都是少林寺家族的18门之一,与少林寺一脉相承。如今因为部门利益,造成条块分割,妄想什么“金点子”,难免舍本逐末。

   会善寺的故事就不讲了,这里专门和大家谈谈清凉寺。

   忽视清凉寺的存在,少林寺的近代史根本无从谈起。不管是全国闻名的历史学家温玉成、还是登封本地的少林历史研究者甄秉浩、吕红军、常松木。在他们的著作中鲜有提及清凉寺,而且对于民国少林寺史和1978-1984年少林寺史都是一笔带过或者只字不提。我的电影剧本《天下少林》要回答的就是1978-1984年少林寺史。所以这里,只和大家谈谈民国少林寺史。算是抛砖引玉。

   民国少林寺史的遗忘是造成社会上对少林寺误解的根源:1928年石友三火烧少林寺之后,少林寺受到了毁灭性的打击,现在的少林寺是否已经和传统脱节?少林寺的武术、文化又来自哪里?

   释永信方丈说少林文化1500年没有中断,但是他没有告诉我们1928年少林寺为何没有断裂。释德建以山北吴山林之父寂勤的少林禅武医为少林正宗,就是借了民国少林史的空白档。

   这一切缘于人们忽视了清凉寺的存在(严格的讲,清凉寺也可以叫做少林寺。以前的少林寺是一个庞大的寺院,延寿庵、初祖庵、清凉庵等18门都是其家族的组成部分。也就是说,少林寺包括清凉寺(庵))。

   从清朝末年至1949年,少林寺体系中,唯有清凉庵(清凉寺)家族最旺,吕红军之父吕江水在《新编少林寺志》中说,“唯有清凉寺有八辈和尚”  ,而少林寺或者少林寺的下院一般只有祖孙三辈。清末的清凉寺才是少林的中心。延乐主持清凉寺的同时,主导少林寺。也就是说少林寺的住持都是清凉寺派过来的,大名鼎鼎的恒林就是延乐的弟子,受延乐的指派去少林寺当家。恒林的弟子妙兴、妙聚都是清凉寺僧人。一个做了少林寺住持,一个做了清凉寺的住持(恒林的另外两个弟子妙全和妙正后来也回了少林寺)。当时清凉寺除了为少林寺储备人才之外,还保留了最纯正、最繁杂的少林武术和少林文化。延乐大师身材高大、体态较胖,出门坐八人大轿,气派非常。

    1928年少林寺遭受灭顶之灾的时候,清凉寺并没有受到任何打击。据我考证,许世友将军在少林寺出家不假,但学习武术确是在清凉寺,他的武术老师是妙聚的弟子体钟。体钟有三个弟子比较出名:常青、常秀、常安。常安就是许世友的法名。1980年代,曾经有人传说许世友的法名是“释永祥”,为此,少林寺住持释行正按照当年所知道的释永祥的地址,派永镇去请。结果发现释永祥和许世友根本不是一个人。许世友将军对少林寺感情深厚,曾多次回河南,为何没回少林寺看看?我想很可能他回过清凉寺。只不过因为解放后清凉寺是军事禁区,外人不得而知罢了。

    土改的时候,清凉寺因为寺产庞大(拥有土地500多亩),住持释体钟被定为“地主恶霸”枪毙。少林寺常住院这边,没有和尚被“专政”,只有管帐房的释德修因为拿不出政府索要的几担粮食,被逼上吊自杀。

   释体钟被枪毙之后,清凉寺被解放军征用,成为军事禁区。清凉寺的一切就此断裂。

   因此可以说1928年后到解放前,少林武术、少林佛禅武医真正的聚散地是清凉寺而不是少林寺常住院,更不是最后一个打出山门、被某些人当成少林寺“唯一火种”的寂勤法师(吴轱轮)。

   承认和挖掘清凉寺的历史,才能澄清少林寺1500多年传统没有断绝、少林武术没有消失的误解。

   如果一直以少林寺常住院为正统,否认和无视清凉寺的存在,即不尊重历史,也无法自圆其说。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