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大学公布:一个神奇的“4步法”,让小孩爱吃蔬菜

哈佛大学公布:一个神奇的“4步法”,让小孩爱吃蔬菜哈佛大学公布一项最新发现:只需要4步,就能神奇地让你的小孩爱吃蔬菜。请您转发给身边需要的年轻父母!
不知不觉中,我们都犯错误了!
下面这类照片我们都不陌生吧,许多家长用它们作为孩子的图画书,教孩子认识蔬菜。
这种拟人化的动画设计,我们觉得它生动、有趣,会深受孩子们的喜爱。殊不知,不知不觉中我们犯了一个大错误。
哈佛大学心理系最近公布了一项研究发现,这类蔬菜的卡通形象,使孩子感觉蔬菜是主角、是主动的;而我们的身体是配角、是被动的,从而影响孩子对蔬菜的摄入。
该研究提出了一个“4步法”,通过实验测试,可以显著地提高孩子对蔬菜的喜爱。
第一步:将“被动”改为“主动”
许多家长在小孩不爱吃某种食物的时候,都会进行说教,比如:“吃蔬菜对身体有好处。”“喝牛奶能使你的骨骼强壮。”“蔬菜含有丰富的维生素。”“牛奶含有丰富的钙质。”哈佛大学心理系该研究负责人指出,家长这类说法存在一个非常大的缺陷——它是一种“被动”的说法。
具体而言,“蔬菜使你营养丰富”、“牛奶使你骨骼强壮”等表述使孩子认为,蔬菜和牛奶是主动的,而我们的身体是被动的。
尤其是,有的家长还使用上面这类图片作为说教的辅助工具,因为这类图片会强化食物主动、身体被动的印象。
研究发现:被动的表述难以引起孩子的兴趣。所以,第一步:将所有的被动式表述改为主动式表述。比如,将“喝牛奶能使你的骨骼强壮”改为“你的身体会利用牛奶使骨骼强壮。”将"吃蔬菜会使你营养丰富而长大"改为“你的身体会利用蔬菜的营养而长大。”
第二步:重新选择表达“主动”的图片
请注意,这一步非常关键。
上面这些枯燥的知识年幼的孩子难以理解,于是研究人员将它们编成图画书。
为了对比,一组图画书依然以传统的“被动式”介绍,一组以“主动式”介绍。我们来看一下这两种方式的不同:
上面这张照片就是我们传统上表示“牛奶能使你骨骼强壮”的照片。照片上我们可以看到,牛奶是主动的,运动的,它流进了我们的骨骼里面,而骨头是被动接受的。
在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使用了以下这种放大的骨头的照片,然后告诉孩子,我们骨骼上这些洞穴将牛奶吸收进去,然后利用牛奶使骨骼强壮。
第三步:再教给孩子“均衡饮食”的概念
为了巩固前面的效果,研究人员又设计了5本图画书。这些书除了依然采用“主动式”的表达方式,重点在于为孩子们提供一个条理清晰、适合他们发展水平的理解食物和身体关系的概念框架。这些概念可以帮助孩子理解为什么我们的身体需要多样而均衡的饮食,而不是简单地分为“健康”与“不健康”。因为年幼的孩子并不理解健康和不健康的含义。
比如,其中一本书侧重讲述不同成分的多样性,图画书描绘的情景是一个小朋友无法组装出一部自行车,尽管他面前各式各样的轮子。
这则故事希望告诉孩子们这样一个道理:尽管轮子很重要,但是光有轮子还不行,还必须有其他配件才能组装出一个完全的自行车。
人的身体也是这样,也需要不同的事物才能健康成长。单一一种食物,哪怕它再健康也是不够的。
第四步:让孩子做主人,为木偶娃娃挑选健康午餐
让孩子阅读完这些图画书之后,研究人员再和孩子们玩一个“为木偶娃娃挑选健康午餐”的游戏。
这个游戏首先给孩子呈现一张木偶娃娃的照片,然后要求孩子做老师,教这个娃娃营养知识。
之后,再要求孩子在下面这张图片中为木偶娃娃挑选健康的午餐。
实验结果表明,这个方法确实有效!
结果表明,这“4步法”效果显著:孩子们掌握了更成熟的关于食物、消化和营养成分的知识。这些知识帮助他们懂得,不同的食物对人的身体有不同的、独特的贡献,这就是人类需要多样而均衡的饮食的原因。
更重要的是,听了这5本故事书的孩子在点心时间吃了更多的蔬菜。
总结:这个方法的关键词 —— “主动”和“参与”
看到这里,许多家长都在想同一个问题,哈佛大学那5本神奇的图画书,哪里能找到?
遗憾的是,这是一个刚完成不久的实验,那5本图画书还只是实验材料,目前并未正式出版。但我认为,这丝毫难不倒咱们聪明的中国爸爸、妈妈们。我们只要按照这个方法的精神,自己到网上寻找符合要求的图片。相信效果也一样显著。最后,我再总结一下这个方法的2个关键词:
主动:主动有两层含义:第一,让孩子意识到自己的身体是主角。第二,让孩子不再感觉是被动地接受大人的说教。参与:自己做主人,为木偶娃娃选择食物。这使孩子感觉是自己决定自己的食谱,有参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