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分析:林森浩的团队是如何一步步葬送林森浩宝贵的一线生机的?

独家分析:林森浩的团队是如何一步步葬送林森浩宝贵的一线生机的?
- 林森浩狱中一个无意识动作,彻底暴露了他内心真实的想法。
- 林森浩的团队是如何一步步葬送他那宝贵的一线生机。
- 应对引发社会广泛关注的案件,除了律师,还需要传播学家和心理学家。
一.林森浩狱中一个无意识动作,彻底暴露了他内心真实的想法。 今天,林森浩被执行死刑,林森浩案也终于被划上句号了。
但该案件依然有分析的价值。
不过,所有分析,必须先回答一个关键问题:林森浩的作案动机是什么?
所幸,林森浩在狱中有一个无意识动作,因为它是无意识的,所以,可以较准确地分析他的内心真实想法。
这个无意识动作是——林森浩在狱中反复看一本心理学的书,不但自己看,还要求他父亲也看。
这本书是关于如何控制自己想法的一本书。
这说明,林森浩主观上不希望黄洋立即死亡。
通常,杀人犯被抓以后,也后悔,但是他们只会笼统地后悔不该杀人,不会具体地后悔没有控制自己的想法。
结合媒体、网友的提供的资料,林森浩的真实想法大约如下:
- 造成黄洋永久性的肝损伤,让黄洋遭受终身痛苦,或慢慢死去。但这个时候谁也想不到是林森浩干的。
- 林森浩的目的是,干一个人不知鬼不觉的“完美”案件。
- 黄洋抢救期间,林森浩之所以不主动坦白,有两个原因:1)根据先前的动物实验,白鼠是在两周后开始恢复,林森浩认为两周后,黄洋也会恢复。2)如果此时坦白,他就暴露了,完美就泡汤了。
所以,林森浩行为的准确描述是,故意伤害致人死亡,而不是现在的故意杀人。
当然,故意伤害致人死亡同样适用死刑。
二.林森浩想毒黄洋已经很久了 许多人不能理解,作为室友,怎么会为了一点小事下此毒手呢?
设想,你遇到一个处处为难你的上司,给你穿小鞋,不给你升职,不给你加工资。
你是不是时时会想,砍断他的一条腿、砍断他的一只手?
只不过,绝大多数人仅仅想想而已。
其实,林森浩一开始也是这样,他看不惯黄洋,他脑子里时时在想怎么害他一下。
但,也是仅仅想想而已。
再有一个多月,他们就毕业了,从此各奔东西。
就像许多的室友一样,若干年后再相遇,大家还有温馨的回忆。
3月30日晚上,黄洋无意中说了一句:愚人节快到了,我要想个节目整人。
黄洋做梦也没想到,就是这句话给自己招来杀身之祸。
这句话再次唤醒了林森浩那个罪恶的、害人的念头,而且给了林森浩一个新的理由:“万一......,我可以说是愚人节恶作剧。”
压死黄洋的最后一个稻草就这样出现了。
这也是为什么林森浩要反反复复地看那本心理控制的书——他后悔自己怎么就没有控制住这个罪恶的念头。
而且,只需要再控制一个多月的时间。
三.林森浩的团队是如何一步步把那宝贵的一线生机白白葬送掉了? 故意杀死一个人,如何还能活命?根据我国目前的司法实践,有以下几种常见情况:
- 受害人有过错。前不久,上海一位妻子杀死有家暴的丈夫,法官是女性,专家证人也是女性,最后,竟然只判6年。
- 已经证明你自己无害。由于DNA检查的普及和联网,过去几年,我国抓获了一批十几年前犯案的杀人犯。这些人被抓,除非当初杀死多人,实在罪大恶极,通常不再判死刑,并立即执行。为什么?因为他们在这长达十多年的时间里已经证明了自己是无害的。
- 杀人原因值得同情。江西一个农民,照顾脑瘫妻子28年之后,杀死了自己的妻子。我们都能理解,他不会被判死刑,并立即执行。
- 真诚悔过,并取得受害人家人的谅解。
林森浩要想活命,很显然只有最后一条路可走。可惜,林森浩的团队一步步把这宝贵的一线生机白白葬送掉了。
林森浩正确的做法是,真诚悔过,积极赔偿,争取黄洋父母的谅解。
毕竟,林森浩确实没有杀死黄洋的主观故意。
也许有人说,林森浩是想让黄洋生不如死,那更可怕,更缺德。我也是这么想的。
但是,假设黄洋没死,只是肝脏遭受永久性损伤。林森浩会被判死刑并立即执行吗?
显然不会。
所以,林森浩确有一线生机。
但是,他的律师、他的父亲却走上了完全相反的一条路。
他们试图证明林森浩是无罪的。
如此清晰的因果关系,二审律师的策略是证明“多因一果”。林森浩的父亲则更极端,反复强调自己的儿子是无罪的。
连林森浩自己都看不下去了,他在狱中说:在事实面前,巧舌如簧只能是信口雌黄。我确实向黄洋投了毒,我只能认,也必须认。
林森浩团队的这些做法,只能让社会舆论对他们更不利,只能让受害人的家人更加无法原谅自己。四.林森浩一案给我们那些教训和启示? 两位优秀的年轻人落得如此下场,很难让人不为之唏嘘和惋惜。
正如前面分析的那样,案发在离毕业只有一个月多之际,这说明林森浩的行为有一定的偶然性。
但是,仅仅日常琐事,林森浩就想对黄洋下此黑手,这也说明林森浩内心的阴暗。
如何从阴暗走向光明?林森浩的答案是阅读心理学的书,以便能够控制自己罪恶的念头。
这,恐怕远远不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