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毒眼我来为“懦弱的恶魔”们画张心理素描“女孩摔婴”发生后,除了震惊,公众关注的焦点不约而同放在寻找背后的原因。我,倾向于将她划为“软弱的恶魔”,软弱的恶魔们数量并不少,前不久的山西“男孩挖眼案”中的伯母,更早发生在福建南平杀害8名小学生的中年人郑民生。
还有一个案例,知道的人不多,却更有剖析的价值,今年的10月30日,湖南岳阳三名小学生上学途中惨遭杀害,凶手竟是孩子们一墙之隔的叔叔。
软弱的恶魔们第一个共同点是遭受了“欺负”,山西的伯母认为在老人抚养上吃了亏,福建的郑民生下岗、失恋。湖南岳阳的这个叔叔更匪夷所思,他事后交代好多年前,他家盖房子,隔壁的叔叔(也就是遇害孩子的爷爷)不同意他家的房子高过自己家的房子——仇恨的种子竟然是这时播下的。至于重庆的女孩,我们尚且不清楚她是在哪里收到了欺负,家里、学校里、抑或是社会上?
第二个共同点是“软弱”,事后的采访中“恶魔”们获得的评价几乎都是老实、胆小、内向,“怎么可能是他(她)?!”。这次,要不是有电梯里监控录像,有多少人会相信一个10岁女孩会干出这种事情?
大家还记得吗,山西挖眼案警方公布真凶是伯母时,质疑声此起彼伏。
第三个共同点是“控制感”,软弱的恶魔们确实是些懦弱的可怜虫,他们不敢挑战比自己强大的对手,为了获得绝对的控制感,弱小的孩子往往成为他们报复、发泄的牺牲品
遗憾的是,外人无法识别他们,仇恨的种子早就悄然种下,老实、胆小并不是伪装,真的是他们的天性。
我唯一的建议是,所有家长应该牢记,始终把孩子的利益放在第一位。重庆的这位奶奶,为什么不把孩子先抱出电梯,再取婴儿车。即使没有这位“恶少”,孩子一个人关在电梯里也会受到惊吓。
至于北京的摔婴案,给我们的教训是,当你带着未成年的孩子,就不要和人发生争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