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坚信金钱有特殊作用

(2009-07-01 08:48:40)
标签:

杂谈

社会评论系列

我坚信金钱的特殊作用

 

 

 

 

 

 

 

这两天,我的一位年轻同行——中山大学心理学系的周欣悦教授和她的同事的一项有关金钱与疼痛的研究,经《广州日报》报道之后引起了媒体和社会的广泛关注、争论和质疑。有人说该研究是哗众取宠、是学术娱乐化、是没事找事……

 

我们老祖宗曾经讲过这样一句话,艺高人胆大,但是这句话现在不适用了,我觉得现在该改为“艺不高人胆更大”。对于这样一个研究,普通的网友鼓噪几句倒也无可厚非,就是那些顶着“评论家”头衔的家伙,他们的身份使得他们的言论有一定的误导性。我非常希望能当面请问他们,你一个心科学研究的外行,你哪来的资格和能力对一项心理学研究进行“评论”?你们中的谁在“评论”前看过周欣悦的论文全文?请举手。

 

诺贝尔奖历史上2002年有第一位心理学家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之前有一位经济学家获奖后去了心理系我算他半个),他获奖的原因是他的研究挑战了“经济理性”的概念。经济学这座大厦还有一个极其重要的支柱叫“效用”,不搞经济学的人可能不知道,这个如此重要的概念却是一个有问题的概念,效用理论用的效用是基数效用,而到了实际应用时却变成了序数效用,原因在于基数效用无法测量,解决这一问题我认为希望可能不在经济学家,而在心理学家。所以,我预测效用的研究极有可能再贡献一个获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心理学家。

 

周欣悦及其同事的研究并不是直接针对上述问题的,但是能让我们看到一个金钱的心理反应的研究方向,显示了人们对金钱会产生一种特殊反应。不过,我要强调的是,金钱的这种特殊地位并不是先天的,而是后天习得的。原因很简单,在日常生活中各种伤害的赔偿都是用金钱来支付。这些年房市一直在走高,你见过出了事故赔一套房子的事情吗?这种心理现象其实并不神秘,道理就像整数尽管也是数字,但它们对人就是有特殊的意义。比如,从99增加到100和从122增加到133,尽管都是增加1,但前者会使我们有一种特殊反应。

 

当然,我本人作为一位心理的研究者,我对周欣悦及其同事的研究也有不同看法,但是这丝毫不影响这项研究本身的意义。

 

我还注意到中国的评论家和网友们在这个问题上有一种强烈的崇洋媚外的倾向。比如,曾经有一位外国学者研究发现,剪刀石头布游戏中出剪刀的赢的概率最高。由于这个研究是外国人做的,很少有人说这个研究没有意义。我这里顺带提一句,国外学者研究游戏也是个传统,有巨大影响的对策论(Game Theory)就是脱胎于游戏的研究。

 

要说,最让我最无法忍受的是,有些人找一个道德至高点开始对学者指手划脚,比如有人指责周欣悦把科研经费花在这样一个无聊的研究,为什么不去研究更有价值的问题,比如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网瘾的心理问题等等。

 

我要再次请问的是,你们这些外行凭什么自认为比学者本人更有能力选择一个“有价值”的研究课题。实际上,中国学术水平总体低下,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恰恰是太多的中国学者把钱花在那些有价值的问题而最终得不出有价值的结果。

 

我当然知道周欣悦完全不会理睬和在意这些所谓的评论,但是我担心某些决定研究经费的人迫于“社会压力”而最终影响到周欣悦们的研究,因此我要不客气地说一句:你们统统给我闭嘴!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