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从“杀人狂”想到我们的好传统

(2008-06-11 15:56:40)
标签:

杂谈

 社会评论系列

从“杀人狂”想到我们的好传统

 

 

 

 

 

 

 

日前,日本东京秋叶原街头发生了一起恶性杀人事件。据媒体报道,凶手加藤智大先是用一辆卡车突然撞向行人,然后手持事先准备好的匕首向路人砍去。最终导致710伤的悲剧。

 

警方事后查明,这是一起“为了杀人而杀人”的杀人案。这让人很容易联想起去年发生在美国弗吉尼亚理工大的赵承熙枪击案。的确,两者有太多的相似之处:第一,都是二十多岁的年轻人:赵承熙23岁,加藤智大25岁。第二,都是很自卑:加藤智大称自己是垃圾,甚至连垃圾都不如,因为垃圾还能回收。尽管没有看到赵承熙对自己的评价,但是他的许多同学都证实他在学校里经常受到嘲笑和歧视。第三,都很孤独:加藤智大称网络是他唯一的容身之处。他说,“假如我有女朋友,我就不会离开我的工作,也不会沉溺于手机网络。” 而赵承熙自小口齿不清,很少与家人说话,到美国不久就被诊断有孤独症倾向。

 

第四,都发表了“死亡宣言”:赵承熙精心准备了照片和录像资料;加藤智大多次在网络上留言,表示即将行凶杀人。第五,都寻求媒体的曝光:赵承熙在两次杀戮的间隙将他事先准备好的录像带寄给NBC。而加藤智大留言道:“我的梦想:独占轰动的电视节目”。所以警方相信他选择在秋叶原滥杀无辜是想获广泛报道。

 

从上面的对比分析中,我们不难描绘出这样一幅景象:一个青年人,自卑、孤独,由于性格中的缺陷,当生活遭遇不如意时,他不是试图通过自己的努力来改变现状、或是寻求帮助使情绪得到宣泄。相反,他总是将自己的失败归因于别人,仇恨、怒火在心中积累,只等有一天,在残酷的杀戮中体会杀人武器带给他的自信和关注。

 

怎样防止类似事件发生?这显然是一个难题。普及心理咨询?美国的心理咨询业够发达的,而且就赵承熙而言,已经有老师发现了他的心理问题,并建议他去看心理医生,但是依然没有避免悲剧的发生。

 

这让我想起以前的一个调查,这个调查表明,当中国人心里不痛快,首选通过和朋友聊天来消解。实际上,在心理咨询的概念大规模进入中国之前,中国人其实在享受两种另类的心理咨询服务:亲朋好友的沟通以及政治思想工作。

 

这种中国式的心理咨询有三大好处:首先是免费的,其次是容易获得,不需要事先预约。最主要的一点,它还是强制性的,领导要找你谈谈心,你敢拒绝吗?

 

再回过头看赵承熙的例子。美国社会强调独立,尤其是像他这样的外来移民,孤独感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又无法像在中国这样找个哥们掏掏心窝,更没有党委书记、工会主席、团委书记,甚至大妈大婶来做“强制性”的思想工作,最终令他在毁灭之路上越走越远。

 

唉!可惜我们的这些好传统正在逐步消失。

 

相关文章:

 

1. 中国足球是最好的“心理医生”(http://blog.sina.com.cn/s/blog_49187b2001008svn.html

 

2. 外国人都喜欢中国的什么?(http://blog.sina.com.cn/s/blog_49187b20010089oo.html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