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国第一部苗族侗族原生态电影故事片《阿娜依》:(一)编剧阐述

(2006-10-11 10:11:19)
电影《阿娜依》编剧阐述
 
 

爱,有很多种,每个人表达爱的方式也不同。我很爱我的家乡贵州,所以我选择用电影这种视听相结合的艺术表现形式,来表达我对家乡、对我的民族最纯洁、最真挚的爱。

 

联合国世界乡土文化组织确定的全球返朴归真,回归自然的十个圣地中,亚洲有两个,一个是西藏,另一个就是我的家乡,位于贵州高原东南部地区的----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黔东南是世界十八个少数民族文化保护圈之一,它是苗族和侗族的主要聚居地。黔东南有苗族人口177.3万人,侗族人口134.2万人,是中国30个少数民族自治州中少数民族人口最多、所占比例最高的少数民族自治州。     

 

我出生在贵州省的前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是一个土生土长的侗族姑娘。我的妈妈是苗族,爸爸是侗族,我是喝着清水江和都柳江的水,听着侗族大歌、苗族飞歌,在吊脚楼和风雨桥上长大。俗话说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的确是那样,因为只有在那里,我才能感受到山与水特有的灵气,它们都给予了我很多很多……

   

    五亿多年前,在黔东南那片神奇的土地上,发生了地球生命历史的一次重大事件----寒武纪生命大爆发,遗埋了举世罕见的古生物化石群。大自然的奇妙手笔,赋予了它千姿百态的山光水色。那里风景秀丽,气候宜人,林海苍茫,峰峦叠嶂,飞瀑流泉,山石多姿;那里生长着世界上最珍稀宝贵的动植物;那里是歌的海洋、舞的世界;那里有令人垂注的人文景观,独特的民族风情,粗旷简朴的田园式生活,真挚、超凡的人际关系和热情豪放的民族性格;那里是令无数人神往、倾倒的地方。勤劳、朴实、善良的苗族、侗族同胞世代居住在那里,他们造就了与世不同的少数民族传统文化。黔东南的一切都在向人们展示它无穷的魅力和价值,都在诱惑人们去孜孜探究它的朴实与神奇,也震撼着每一个走进山门的人。

 

    黔东南地区民族文化古朴浓郁,民族风情绚丽多姿,民族节日丰富多彩,自然生态秀丽奇特,被誉为世界上最大的民族博物馆东方的伊甸园人类疲惫心灵的家园古生物化石王国天然大氧吧最适合人类居住的地方;那里是世界建筑艺术瑰宝独柱鼓楼和风雨桥的故乡、世界上最大雷山西江千户苗寨天下第一侗寨;那里有人类保存最古老的歌谣,那里是侗族大歌的原生地   

   

    苗族:五千多年前,在中原大地上,繁衍了一个古老的民族----苗族。苗族的先辈蚩尤九黎,驰骋生息于黄河大平原,率先进入了农耕时代,创造了举世闻名的河母渡文化大汶口文化良诸文化。在捍卫生活领地不受侵扰掠夺的部族战争中,蚩尤部落最终被炎黄两个联合起来的部落,败于阪泉之野。从此,便揭开了苗族人民不断迁徙流离的悲壮历史。苗族的一群后裔,为逃避战乱,展转三千年,行程万里,来到贵州高原东南部,他们开辟疆土,过着自耕而食、自织布衣人民皆礼让的生活。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勤劳勇敢、富有智慧的的苗族先民们,创造和传承了独具特色、博大精深的苗族文化,积淀了深厚坚毅的民族精神。虽然经过多次战乱和长期迁徙流离,乃至清朝年间开辟苗疆,试图迫其归依教化和现代文化的冲击碰撞,苗族文化精髓不变,古韵犹存,如同五亿多年前的古生物化石,栩栩如生,永恒不灭。

    侗族:侗人或侗族是古代越人的后裔。侗族是一个平和而细腻的民族,蕴含着山一样高贵的忧郁,水一样明亮的欢乐,是一个歌的民族。唐代诗仙李白诗云:扬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这龙标故县、五溪之地、夜郎古道,就是古今侗人的居所。

   

    侗族大歌:是最具特色的中国民间音乐艺术之一,也是国际民间音乐艺苑中的奇迹,是不可多得的一颗璀璨明珠。侗族有句古话叫饭养身,歌养心,侗族早先没有文字,侗歌就是这个民族的歌。侗歌就是这个民族的历史,侗歌就是这个民族的生命,侗歌就是这个民族的精神支柱。从开天辟地到人之初,从穑稼农事到婚丧嫁娶,事事都有专门的歌。歌是恋爱的媒介,歌是婚姻的纽带,歌是节日的欢乐,歌是劳作后的愉快,歌是悲哀中的慰籍。侗族的祖先是受大自然风雨交响的启发,受大森林百鸟歌唱的启发,受山水婉转的启发,才创造出了自然、优美、和谐、动听的多声部无伴奏、无指挥合唱的侗族大歌。侗族和它创造的音乐,有着血肉不可分的紧密联系,这在世界各民族中是少有的。侗族大歌属于民间多声复调音乐,侗族大歌音乐格调高雅平和、优美抒情,节奏自由、歌声完美,旋律古朴优雅,有着高度的艺术欣赏价值。侗族大歌是人与自然最和谐、美妙的合声,人们把它称作天籁之音。                   

1986年10月,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侗族大歌队,代表中国参加了在法国巴黎举行的金秋艺术节。侗族大歌走出了国门,第一次在国际舞台上亮相,第一次向全世界展现它的无穷魅力。一夜之间,侗族大歌震惊了整个法国、欧洲、乃至全世界,得到了世界各地观众和音乐专家的高度赞赏和认可,并获得当年艺术节的金奖。侗族大歌的出现,打破了西方音乐史说中国没有多声复调无伴奏、无指挥的民间合唱艺术的说法。侗族大歌中的复调式多声部合唱,为中外民间音乐所罕见,具有十分重要的学术价值和欣赏价值。侗族大歌不仅仅是一种音乐艺术,而且还是了解侗族的社会结构、婚恋关系、文化传承和精神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侗族大歌具有社会史、思想史、教育史、婚姻史等多方面的研究价值。侗族大歌是世界民族文化中的一朵奇葩。

法国巴黎金秋艺术节的执行主席约瑟芬·玛尔格维茨听了侗族大歌后,十分激动地说:这简直让人难以置信,在亚洲的东方,一个仅有百余万人口的少数民族,能够创造和保存这样古老而纯正的、如此闪光的多声复调无伴奏、无指挥民间合唱艺术,这在世界上实为罕见。

   

    侗族大歌在法国巴黎金秋艺术节上亮相后,便受到国内外亿万观众的青睐。然而,随着人类现代化进程的逐步加快,苗族和侗族文化被现代化、外来文化的全面冲击,侗族大歌和苗族古歌赖以生存的文化土壤,正遭到前所未有的破坏,也面临着后继无人、濒临失传和消失的尴尬境地。虽然我们已经意识到这一点,但毕竟我们的能力有限。作为这两个民族的一分子,我真的为侗族大歌和苗族古歌的现状担忧,我害怕再过几年它们会消失,我们将再也听不到这人与大自然最和谐美妙的天籁之音。

 

                           (未完待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