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上午,突然发现了地图存在这么一个地儿。
上北京哪能不逛胡同,上北京哪能不看看四合院呢,毫无悬念的首选之地。说说北京的地铁,两块钱任你坐,我们坐了十路再转六路,发微博的当儿我博友说哪儿的车呢咋还有空位子,想必平时都是满座的,我们八点出发,算是早的?
真爱这种便捷啊,一出地铁,没到二十米就到南锣鼓巷。。。
这个真不是什么博物馆或是官方景点,就是一个普通的香堂。就带着那么一股子古色古香的味儿。北京为什么叫老北京,北京人为什么就是有那么一股子牛劲,也许走完这一圈,你也明白了。
不到九点,店开了五六成,行人不算多,三两成群。

这张是十点半拍的,已经是里三层外三层,啥小吃店前面都围着一群人。当时已经游览完了街道,我走出巷口,回头顺手一拍,五湖四海的朋友,我们擦肩而过。

南锣人家,红色大门前面拍照是要排队的,大家全看中那一抹鲜艳的红,红得喜气,霸道。中间的小木门儿,透着年代的气息,右边那楼,不是供奉神象,那只是一间派出所。哈哈。

介个是两边花廊上的小彩图,各种民间小故事穿插其中。估计北京人给你介绍,一定是饱含骄傲滴将那一代代流传下来的小故事用“咱老北京~~”开头,慢慢铺陈开来~~

基本上,人少的时候这里的时间是凝静的,休闲的,快乐的,自在的。
透过窗口,就有外国人品茶。
最爱那窗台,花草林密。
让这时间象这流水,动而不喧。跃而不俗。

所有才子佳人的故事,都应该有一个高门坎的木门,木门上边儿,都应该有滕蔓植物盘结,森严中那么一股子脆弱的嫩绿,让人心中无端地一颤。寂寞,无由而上心头。

长长的巷子,居然空无一人。我总想着,这样古老的巷子,近着皇城根儿,就这么一条小道道,什么时候走过哪位达官贵人,什么时候消失了某个无足轻重的人,或者什么时候,简单地走过一位撑小伞的深闺小姐。
走出长长时间之河,突然又面临着喧嚣的世俗。
主道两旁,全是小店面儿。商业化浓了,但是行人的需求满足了。各色小玩艺儿都有。平时一两块钱的小东西卖到五元十元,不能说不厚道,这个节日,这个场景,无谓计较那么多。

走累了不,有黄包车可以坐。

对于我来说,每到一个地儿,我最喜欢的就是吃。
吃了臭豆腐不算,来一根长长的肉串,再来一包吉事果,里边包着热乎的油条与冰冷的雪糕。一路吃一路走,老北京的酸奶是要吃的,这里的老百姓全会做这个,口味偏酸,但是浓,浓得几乎吸不上来。再给小泥选小玩艺儿买。
这个吹糖的,真是少见。画糖的多,吹的难度大许多,难得一见,可惜小泥不在身边。另还有大小伙子摆滩子的,估计生意也不错。

一个上午就那么些闲散地挥霍了。见识的全是老字号,老字号的酸奶,老字号的工艺,还有老字号老店。我团友说,前边儿,哪,就是可园。还有,再往前一点点儿,就是宛容的老居。。。。。
皇城根儿啊,处处透着矜贵。然后俺这俗人赶回程的时候还惦主着坐地铁,还花两块钱儿。把这趟子浪漫的行程划上完美的句号。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