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母亲经常自嘲,说她不识字,不会教孩子,不晓得指导我们学习,也不懂得什么大道理,她是一点长处也没有,唯有努力挣钱,让我们生活好一点儿。
我的父亲顺水推舟,说我的母亲将来做得再好,我们对她的孝敬也就是因为我母亲身上闪烁着一个字:“慈”。慈是我母亲最大的特点,这个没错,她不仅想着我们谁谁在家饿着冷着就会默默流眼泪,就连看着邻家的孩子挨骂受委屈,也会联想到我跟弟弟两人,担心我们哪天也有相同的遭遇。我的母亲从小就穷,长大自立之后,生活稍有盈余便喜欢做善事,谁家老人有个啥事,她就喜欢送钱送米送油。所以她的慈,是由来已久,是根深蒂固的。

我的妈妈不识字,但是她懂的道理是不用讲的,她是用她的人生在演绎给我们看。她为人忠厚,善良,仁慈,勤劳,热情。她懂得一个人的真正价值在哪里,懂得为人处世最基本的道理在哪里。
象对金钱的态度,象对人的仇恨与宽恕。
想起来,我的母亲一辈子存钱,全花在别人身上。她每存一分钱,就想着这个亲戚需要它用盖房子,那个亲戚能用它来治病,还有,儿女不需之时,她可以向之抻出援手。她的钱,是年轻的她拼命攒下来的,却是中年的她拿来救济他人的资本。
她从来都不想麻烦他人,包括她的儿女。她说她有退休工资,她要保持健康的身体,将来一定要做到不拖累孩子,事实现在她也做得很好,年近六十的人,天天活力四射,心态有时比我还要年轻。每天不是这个朋友就是那个亲戚,看看戏剧,听听闲话,没两天还出去聚餐玩乐。有时在家做完家务事,闲着没事还跑出去赌。
赌着赌着有时赌大了,赢了就告诉我,让我乐一乐,输了就哑忍几天,忍不住了还得告诉我。我告诉她,你别压太大啊,没事闲着跟人聊聊天呗。我妈妈乐了:“找谁聊啊,她们全去赌了,我不赌能干啥。你又不常用回来。”
也是,我如今离家已经十年。而弟弟,远在他乡,一年也不见得回家一次。
自我嫁给老公始,我们便在市区落户,一住十年,今年我们的按揭生涯终于结束,我才惊觉原来十年的光阴就这么逝去,我的母亲还在乡下,时不时等我们回去,时不时给我们捎些好的衣物与吃食。说起我与老公的结缘,我的妈妈功劳最大。
对于一个21岁的女孩,虽然看准了一个人,但是把终生压上去还是要些勇气,我的母亲当时说:你怕啥,怕他穷,还是怕他没本事。一个农村人,能考个大学文凭,能找着好工作,你还怕日子难过吗?
她那朴素的农村人的智慧,在那时候显得惊人的正确。
于是我就嫁了。婚后,我的母亲担心我过得不好,经常上新房子看,配了空调洗衣机冰箱。又怕我的脾气燥,说话太冲,对婆家老人不礼貌,又时时提点我,每每都是夸我的公婆好,说没谁家的公婆象我家这样的,事事亲力亲为,让我当个闲职媳妇。我那么感激我的公婆,我妈妈的一番苦口婆心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
我经常想,我自己读了一大堆书,还天天码字,真是白费了那一碗碗米饭——那些最基本的人生准则,还得时时向我的母亲学习。有时我遇到难题,还经常向她倾诉,她总会用十分朴素的话打消我的疑惑。那种特有的农村气息、朴实无华的评点、真挚关怀的语气,总能让我在其中找到底气。我最经常的一句话就是:“小泥,你跟姥姥还有爸爸,就是我最重要的人。”
我现在最大的愿望,就是能就近照顾母亲,虽然看起来,现在她照顾我的可能性还比较大——无论是物质还是精神,我的母亲都远比我强大。但是总有一天,我的妈妈会老迈,那时,希望我们一家团聚,这三十公里之遥的间隔,再不存在。
写在离家十年,母亲节来临之际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