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舞狮拜神的风俗有时叫“楼热”,这是潮汕人的说法,每当这时,再忙碌的乡村人总会停下脚步聚聚吃吃说说笑笑,是一个挺热闹挺有趣的老节日。因为有楼热,有舞狮,有花童,便有这段故事。
那个女孩跟小泥同年。长得美,会唱会跳,因为每年任担花篮的花童,今年也想参加,然而她那套旧服已经小了,破了,再没有昔日风采,按例,她得重新换一套新的,七岁的小女孩不知用什么方法哄了奶奶,让奶奶帮她出了这套戏服的钱。
因为是戏服,所以用了这一次,平时再没有机会穿了,如果明年没有变化,她尚可再用,如果有啥规定,这套不合要求了,那这次演出便是它唯一的风光史。所以在大人们看来这样的花费是极不值得的。
奶奶带着她进城,城里老字号戏剧服饰店一套普通儿童戏服得165元,一分不少。看着五颜六色的行头,女孩睁大着眼睛兴奋地东张西望。奶奶跟店主喃喃地讲了半天价,最后妥协:“160元吧,给5块钱我们老小坐车回村。”160元的戏服终于到手了。
原以为戏服做成了,女孩可以风风光光参加演出。
第二天接到通知,小女童们的头饰一定要统一,梳辫子、扎花团、定型。女孩子们兴高彩烈由家长们带着去镇上的理发店做头发。
小女孩当然也拉着她的妈妈一起去,奶奶已经花了那么多钱,一定不同意再出这些的。妈妈一打听:梳个小孩子的头发就得30元?这得做多少手工呀。
小女孩由妈妈拉着回家,路上一边哭一边商量:“妈妈,我自己还有二十块钱,我给你二十块钱,你补上十块钱,我们不就有三十块钱了吗?”妈妈说不行,太贵,妈妈自己帮你梳,保准比镇上那家坑死人的理发店好看。
小女孩说:“妈妈,到时我的头发不跟她们一样,再好看也没有用。”
妈妈说:“有用。你最特别,又好看又特别,谁说没用?”
小女孩哭得更大声了:“妈妈,我的手痛,你别拉这么急。”
后来,妈妈帮女孩把头发梳高了扎起,插上花朵,满头的小碎花。家人都知道缘故,见了她全夸:“好看,比外头做的好看!”哄一哄,孩子容易满足,三十元便省下了。
这些对话,我听女孩的奶奶说的,我听得心酸。
女孩参加演出了,一天要走三次,一次历经两三个小时,中间只有小段的休息时间。我真不知道她怎么那么喜欢参加这种类似游行的活动。她还那么小。
可是看着她神采飞扬,担着彩篮,化着浓妆,脚履轻快地游神,我又感觉到她是对的,她所争取的一切是值得的,这个时候,她可以当一回仙童,无忧无虑,备受宠爱、受人瞩目、引人羡慕的仙童。
还有,她的那个发型,我特地抱着她看了,特别好看,特别“特别”。
30元可以买到幸福吗。
有的人三千万也不成;有些人可以,却付不起。
加我微博吧: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