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今年第一本非绘本书籍。我把绘本当成精神食粮已经很久了,其他书基本没能入我法眼,当《别以为你懂孩子的心》到手的时候,我粗略翻了一下,咦,讲一名幼儿园教师与她那难缠的孩子战斗的过程,应该没啥看头,讲的无非是“走进孩子的心灵”、“关爱孩子的心”和“培养好习惯”之类老生常谈的东西,这些道理哪个妈妈不晓得?现在的母亲谁个不是做足工夫才怀的孩子,哪个不是访遍名家才养的宝贝?而这个时候我的博客已经超二百万,时时有出版商联系让我出版育儿书。所以我想,把我的博客汇集起来出版,远远不止这么厚吧?
我心里想,这是很贴近生活的一部书,讲的事情时时可能发生在自己身上。并没有什么出奇的。但是我忘了,画鬼容易画人难,鬼大家没有见过,人是天天见着的,想把人画好了,叫座了,那是天底下最难的事情——能把发生在自己身边的故事讲好了,那功底才叫深不可测。
一天夜晚,小泥睡下了,我翻到《孩子睡觉要注意哪些问题》,摸摸刚才让她折腾得酸痛的背,真不知如何解决,便认真看了下去,没想作者的观点十分贴近我们的情况——相信大多数的妈妈也存在这些问题,我看了后觉得很实用,再翻到吃饭那篇,说实话,现在小泥六岁半,偶尔还得我强迫性地喂上两口——宴席中那丹青鱼不吃多可惜,一斤得两百大洋呢宝贝。但是小泥自己并不喜欢。作者说,“孩子不吃,饿一顿,她就吃了。”怎么饿,怎么有效引导,听她娓娓道来之际,又伴随着许多说服力强的例子,一一解释为什么不能这么做,又为什么要以另一种方式去教育孩子,让孩子最终爱上吃饭。
我没想到听她讲故事,我会那样的信服,那样的心甘情愿想按她的方法去做。

这是我的小泥
于是我花了整整一周的时间,把这本书由头到尾,一字不漏阅读完毕。
每一章每一节,我不是深有同感,就是备受教育,阅读过程时而捶胸顿足,时而喟然感叹。每个例子都发生在我们身边,而我们并不知道那样做对孩子有什么伤害。我们甚至以爱为名,天天做着强迫孩子、扭曲孩子的事情,并且沾沾自喜。
总结这本书有“三性”——真实性,指导性,亲和性。
我说她有真实性,是指这些小事就发生在我们身边,你必定也经常看老人捧着饭碗到处追孩子,你必定也制止过孩子去脏乱差的地方,你必定也对赤裸裸的“性”问题尴尬回避过,你必定也以为某种语言对孩子造不成多大伤害,你必定也拿爱去威胁过孩子……
那么真实,就象是讲我自己家的故事,有那么几个例子,完全就是我家情况的再版。
以作者十七年的教师经历、敏锐触角以及充满理解的爱心,她都直接地或间接地积累了许多经验,她的感触都比我们丰富灵敏得多。
以当下的话讲就是“深入基层”,深入到孩子内心当中去,深入到各个家庭的弊病中去,她记录的每一个事例,每一个困惑,每一句对话,都在生活中可以见到,所以当那个问题由周令瑜老师解释开来时,我感觉十分自然、真实,由此剖析的答案也十分令人信服。
指导性强。我们总是不知道什么时候可以对孩子宽容,什么时候又要对孩子严厉。象做错事,什么时候要严厉地批评,什么时候可以不当一回事?象帮助孩子,什么时候应该帮,什么时候不能帮?象专注度的培养,为什么我们不能打断孩子,为什么我们要尊重大人一样尊重她?为什么我们要理解她的不讲理?
我觉得这方面的指导性很强。
现在的育儿书很多,理论性的占大多数,说让你尊重孩子,怎么尊重呢?口头表扬吗?还是事事尊她为先?看完一本书后你根本还是不知道怎么做才对,这本看似平凡的书,里面的例子贴近生活,解决之道也十分实用、实在、有效。
象培养责任感,怎么培养?我们不能教孩子逃避。犯了错要让他知道是他的错才造成这样的结果。孩子犯错怎么办?一般而言你知道要批评,怎么批评呢?批评后怎么办才最有效呢?书中也一一作例说明。
然后孩子胆小、孩子不爱吃饭、孩子不讲理、孩子不专注、不爱学习,为什么会这样呢?遇到这种问题你们又是怎么办的呢?我想这些也是我们所关心的吧,家家都存在这种问题,在每个章节当中也很详细地有因有果作了详述。
作者总有一种简单有效的办法,让你知道怎么办的做法,而不是泛泛而谈,读后空空如也。所以本书的实践性很强,指导性也很强。
最令我信服的就是作者用家常说话的语气贯穿全书,由一位邻家大姐跟你聊家常,她比你有经验,比你见识广,比你有魄力,她解决的问题是你天天都会遇到的问题,她不象专家一样大呼口号,她有办法,有实践,有能力,你不听她的还听谁的呢?
所以本书的“三性”十分难能可贵。
这是我最近读过的最好的育儿书籍。严重滴推荐。

我所喜欢的书:《别以为你懂孩子的心》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