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成家时羡慕人家双双对对,成家了羡慕人家二人世界,二人世界过腻了,羡慕人家三人行的。但是真成了三人行,家庭却成为充满硝烟的战场。
谁是这场战争的导火线?

对于这个话题我有切肤之痛。
以前我是老公的中心老公是我的重心。以前我们的家务只有那么一点,我们的麻烦也就是没钱。但是自从有了孩子之后,养育、家务、收支平衡等琐事,把我们两个青涩的年轻人卷进一场争不出胜负的战事里,后来小泥会说会跳,也加入到正负双方的争斗阵营中去,说严重点儿,如果不是两人都有点儿自制力,如果不是两人都怕吓到小泥,这些争吵足以令家庭漰溃。
有妈妈说:孩子是家庭的润滑剂,哎,多幸福哟。
在我家,当润滑剂的是我,当孩子跟她爸爸争吵,我就得站出来打圆场,当我自己跟她爸爸吵,家里就成冷场。而我跟他吵的中心一般也就是孩子……所以我的宝贝小泥顶多就是个麻烦精、导火线。我多希望孩子是家庭的润滑剂啊……我承认她是我的天使我的爱,如果没有这位安琪儿,我的生命会淡然无味,然而不可否认,这位小天使也成为家庭关注的焦点、战争的中心、争吵的导火线。
争吵焦点一:家务事谁做
多一个孩子得多多少事呀。孩子换洗的衣服小,不能跟大人混洗,所以只要超过四件我就不手洗,扔洗衣机了,大人一日也就三餐,孩子得多餐呀,餐具也不能老浸着,多不卫生,所以吃一次洗一次,手湿了干干了湿,这还是小事儿。四季衣被换洗啊,鞋袜购置啊,早上两条小辫子的编扎啊,全得合作着做。一出错,本来就急,一个出言不逊,另一个必定不称心,于是争吵难免。有时大喊一声:“小泥爸,去帮你女儿拿件儿内衣来,忘带了啊。”他会在外面转一大圈子然后回我一声:“放哪儿哪?”这一声回应我一听心就凉了……他女儿一季度上百件衣服我得指着哪儿跟哪儿教他认识啊!本来也没埋怨,刚走出浴室哩,她爸爸还悠悠然评论一个:“今天就穿这个?好好的女儿让你整得……象个乡巴老。”得,我一个怒目相视,硝烟弥漫……
所以两个甩手掌柜现在甩不成了,肚子里都有成千上万句埋怨。
一个不慎就完了,触雷了。
争吵焦点二:教育理念大PK
两个生活习惯完全不同的人结合到一起,本身的习惯与个性都可以为着对方而迁就,但是面对这个心肝宝贝的教育问题,不少人都固执己见。
由小泥刚喝奶开始,我们的分歧就出现了。我说希望小泥学认字,不让她写,就看,读,这样将来可以更早地阅读绘画,接触中华五千年文化。但是小泥爸由杂志上看到,过早识字也有害处,于是一并否认了小泥识字的好处,想让她玩着长大。
其实玩是有玩的方法。不是纯粹的玩,我们也可以寓教于乐,在玩乐中教她一些知识,但是小泥爸就认为,小孩子这么小会干什么?学什么长大了不也忘光了呀。所以对于教育这方面完全是小泥妈充主力。碰到教育方面的问题两人一PK,得,战争又开始了……
争吵焦点三:吃穿用度怎把握?
第一个是“穿”。女人天生比男人节俭,尤其当了主妇之后。有时觉得一双鞋子同样是皮制的,同样结实耐看,为啥要买名牌,现在咱的上衣裤子穿得起名牌那是因为咱有坚强的免费供应渠道,要咱去买这些名牌咱可多心疼呀,一身装扮下来不得几百元啊,还一周不得重复一件,那俺滴工资还用不用吃饭了……想那小泥爸让名牌给宠坏了,看不得山寨的,现在咱一买东西就沦为品味差的代名词,让他去买吧,他又不买,说这是女人干的事儿,他哪会看质量的好坏知道女儿的喜欢颜色?
所以为着孩子的“外在美”咱又得吵。
同理,孩子的书包、营养补给品,等等,都会为了用哪只牌子而吵。
第二个是“吃”。没有孩子的时候咱吃啥不行?吃火锅蒸海鲜包饺子吃泡面下豆浆三餐不定,有了孩子不得了,周末一日三餐得固定,营养还得均衡。这个青菜不能少,鸡蛋不可缺,肉得鱼肉鸡肉牛肉……三个人啊,一餐饭花去偶两个小时,那俺可以看多少小说写多少字哟。老公也有同样的想法,这两个小时他可以打多少游戏哟……全花在吃喝拉撒上头了,一忙乎起来,心情一烦燥,来来,再吵一个……这还是小事,最怕还是小泥不肯吃,她爸爸性急,拍案而起,大有横眉冷对的势头,咱赶紧嘻笑两个:“吃饭时间,不谈国事。”她爸爸哼一声:“全是你惯坏的!”小泥妈可受不了了,揭杆而起,誓死反抗……得……吵吧……
争吵焦点四:陪睡时间漫漫长。
小泥是个十分缠人的孩子。
每晚睡觉必得不离人,不是我就是老公在她身边陪睡。
所以这每天陪睡的活儿谁干,又成了争论的焦点。
这个战争的导火线天天在那里闪着火苗哩,但是俺也没有掐了这根火苗的意思,家庭不是就在这样的吵吵合合中,度过那几十个春秋么?将来还大有可吵的余地哩,象小泥就业、择偶……咱还不得操心哟?那会儿咱就敢指望俺那老公跟咱想到一块儿?恐怕这场因孩子而起的战争啊,是愈演愈烈啊!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