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里总萦绕着一股甘冽的药香,纤细而隐约。不似俗媚的香水味,只予人一种空疏透剔的感觉;也不是常弥漫医院中的消毒水味,激烈地刺激着嗅觉神经,而是细细的一缕幽香,和缓地袭上心肺,浮动在心田。
中药铺,该是所有行业中最具中原古风的商铺了。虽然多坐落在繁华市区,但它那架势天生能屏蔽市音,到达中药铺的只有一缕阳光,或墙角,或柜上,无论斗转星移,四季更替。小时候隔壁经营着一家中药铺,那特具的摆设,是回忆中最鲜明的景象。朴实的店面,几千年来依旧固执地守着传统:店面两侧配匾,挂的幌子是木质金漆黑色圆的两块膏药,上下分成两个角儿,中间一块整形,上接铁钩,下角儿底部坠金色木雕双鱼形一对。至于厅堂布置,在各买卖家儿中也是首屈一指。
一座宽大结实的榆木前台,刷得油黑锃亮,背后是几寸见方的小抽斗组成的立柜占了整面墙,里面躺着安安静静的宝贝--满架的饮片丹膏,嗅觉发达的人用鼻子就能分辨药材,我就是。整个店面的组合,呈现着一种古朴而典雅、特具华夏风格的美。暗棕的木架上整整齐齐的罗列着一式的、有着典雅的开片纹路的白底盖碗,散放着浓浓的药香;乌亮结实的柜台后方,是一列列井然的小抽屉,微微泛黄的标签,题着一丝不苟的毛笔字,透露了一个个小方格中含藏的神奇,轻轻拉开,温和厚重的芳香就播散四方。漾着暗褐色泽的木柜,雅致的木纹经过岁月的荏苒,更予人一种淳厚敦实的感觉。置身其中,似乎在精神上与古老的文化更形契合,心中油然而生一种认同。只要一走进中药铺子,就仿佛回到传统的庇荫下,犹如母亲的双臂,心中自然地漾起一片古朴的安全感。
一跨入中药铺子,就仿佛走入一种神奇的境地。暗褐色调的店面,每一只细瓷盖碗,每一只樟木抽屉,乃至粗陶的瓦罐,全幽幽地散放着一股笃实、平缓的辛香,似乎在叙说着一个古老的故事。
在不甚起眼的外表下,却隐藏着许多济世活人的佳药良方:桔梗、川芎、当归、杏仁、豆蔻……虽然这些古老炮制的药物早已失去昔日鲜丽的彩色,但经过微风日光抚触过后干皱与质朴的黑褐,似在无言地叙说着神农的智慧和经验,带给了人们更深的信心。
望着一贴贴的方剂,不禁迷醉在和缓的药香中。兀自缅怀着神农的精神。这些枯皴不起眼的东西,蕴藏着多少神农的智慧与心血,又是经过多少薪火相承的医者及背负医囊药箱,在深山白云间踽踽独行,采寻着活人之方的药师之手,才使祖先们这项珍贵的遗产保留至今,呈现在我们的眼前。
中药铺里的人,总予人一种和乐亲仁的感觉,眼眸间流露着不与世争的怡然神态。时见他在臼形的陶碗里轻挥的小杵,缓缓地把药末辗碎,均匀地混合在一起,悠闲的神情令人神往;有时则拿着一把锋刃的"桂刀",在木质的砧板上斩切着,一根根于皴的桂皮中秘藏欲发的辛香,只轻轻一切割,就沉沉稳稳地散布开来,空气中弥漫着好闻的气味,那沉香叫人心安。尤为引人的是:当他掣起一种极精致、骨制的带链小秤,小心翼翼地称取准确的药量,一方白纸,逐渐汇聚了来自天南地北,包含着动、植、矿物界的各类药物,组成一剂剂方味,以减轻病者的苦楚,整个过程,仿佛就是一项艺术的显现。环视整个底面,这一切即将成为古董的器材和暗褐简朴的陈设,很容易激起人们心中久蛰的思古幽情。因此,一贴药剂往往不仅只有实际的药效,在情感上,更慰藉了我们对传统文化的崇爱与怀恋;虽只是一方小小的药包,不仅在有形的效益上医治了有病的躯体,无形中更殷殷照抚着我们的精神。
虽然,在小火炉上使用红泥烧制的瓦釜煎煮,熬出褐棕稠厚的汤剂,似乎已是好远好远的故事了,神农采药的传说正渐被遗忘,参茸燕桂独具的辛香也渐自工商社会中消失,在一颗颗的西药逐渐取代了祖先们曾依赖了五千年的中医中药之际,我们将仍可从幽幽的怀思中,唤取几分回忆,回忆着那浓浓的药香和属于古老中国的一份感情。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