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除虚妄的安全感——读古典《拆掉思维里的墙》
(2010-11-19 16:03:09)
标签:
杂谈 |
破除虚妄的安全感
李鲆
古典新著《拆掉思维里的墙》,专门有一章节谈安全感的问题。读这些文字,不禁让我想起一段往事。
2008年春季,我跳槽失败,被迫在家做了一段soho。说实话当时赚钱也并不算少,不比现在上班的薪水少。而且我刚刚算了一下,现在这份工,天天朝九晚六,路上再堵上两三个小时,换算成时薪,不过是soho时的几分之一。但当时我就是心里发慌,到处找工作机会,后来终于找到了——结果,就是我上面所说的,比soho时更辛苦,更不自由,收入也更少。细想起来,这是一件多么荒谬的事啊!
为什么一定要上班呢?用古典的理论来分析,我需要的不是一份工作,而是内心深处的安全感。身为一个外地人,漂在北京,而且要养家,总觉得soho是不稳定的,不安全的。有一份工作,心里会踏实许多。
每一个人都期望自己获得安全感,这是基本需要。但是,我们往往因为需要安全感,而被安全感所囚禁。
古典在书中举了一些例子,比如不顾自己的经济条件一定要买房,因为买房可以带来安全感。其结果却是,因为买了一套房子,每个月有巨大的房贷压力,就不敢换工作,没办法学习提高,一套房子消灭了一个梦想。再比如,对方并不是自己满意的人,却还是要结婚,因为对单身生活充满恐惧。但抱着安全感结婚的人,80%婚姻会出问题。
还有,就是像我这样的职业安全感奴隶,一定要有个单位可以上班,否则就惶惶不可终日。但是,我真的需要这份工作吗?没有这份工作,我难道就能冻饿而死?不会,我的工作时间可能会更少,我会有更多的时间陪家人,读书,以及享受冬日午后温暖的阳光。
总是从外界寻找安全感,其实源于内心深处的不自信。因为没有内在的安全感,所以就需要寻找外部的寄托。最终,我们被安全感奴役,成为它的奴隶。安全感,成为横亘在我们思维里的墙,阻碍着我们的进步与发展。
类似的思维之墙还有很多,比如,认为努力一定会有回报,总忍不住和别人比较,“我总是倒霉蛋”的心智模式,强调单一价值观的成功学,越有钱越不快乐的恶性循环等等。我们无法取得更大的成就,无法得到内心的安宁与幸福,皆是因为,我们的思维里,有着一面又一面这样的墙。
《拆掉思维里的墙》有一个副标题,叫“原来我还可以这样活”。是的,原来我们是可以换个活法,只要能够拆掉思维里那里阻碍我们发展的墙。对于我来说,最迫切需要的,是破除虚妄的安全感。你呢?
《拆掉思维里的墙》古典著,中国书店出版社2010年9月出版,定价29.8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