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叔走红引发图书营销反思
李鲆
弘晔传媒终于“招了”。
在“亮叔”走红网络大半个月后,《别笑,一本正经的文言文》一书的策划出版方弘晔传媒致函媒体,坦承“亮叔事件”是他们的一个策划,目的在于“让更多人来关注文言文,关注文言文的创新与传承”,当然,更为重要的是“推广争议热书,史上最‘邪恶’的文言文翻译——《别笑,一本正经的文言文》”。据弘晔传媒透露,“亮叔”实为专业演员张骏艺,已出演影视作品多部,目前正在拍摄一部热点电视剧。
自9月1日开始,一位诸葛亮打扮、自称“亮叔”的人接连数天出现在北京地铁里,引爆网上网下阵阵围观热潮。和其他地铁红人不同,这位“亮叔”不但扮相雷人,还语出惊人,“叔本来是一个种地的,在这个人砍人的时代,叔不想砍人,只希望不被人砍。”此语一出,顿成经典亮叔体,被网友争相模仿。
由于亮叔总是一手持羽扇,一手持“神书”《别笑,一本正经的文言文》,所以,有媒体一开始就指其为图书出版炒作。但许多书业人士对此还将信将疑:如果这是宣传策划,那未免太有创意了!谁会这么大胆?这么有想法?
书业人士的疑惑,恰恰说明了这个行业在策划推广方面的落伍。因为制造一个娱乐化事件引吸眼球,通过众人的关注、转发、发酵,实现病毒式营销,这在其他行业已经是很常见的手法了,即使是笔者这样的非专业人员,一看也就知道这是在炒书。
弘晔传媒在致媒体的邮件结尾写道:“现在,我们开始反思:策划‘亮叔’这样的宣传推广行为到底合适不合适?图书到底适合怎样的宣传与推广?”这话貌似谦逊,实际上发问者自己早有答案:《别笑,一本正经的文言文》获得了极大成功,该书所倡导的“以有趣的方式来解读古文”也获得了大多数学者及民众的支持,这说明,“亮叔”这样的宣传推广方式很有效果。至于第二个问题,图书到底适合怎样的宣传和推广,标准答案应该是,尽可能的小投入、高收益——当然还要守住道德底线。
图书作为一种特殊的商品,营销推广是十分难做的。因为单本图书的利润十分有限,不可能有大笔资金用于宣传。一个楼盘、一款新车推出,宣传经费可能以数千万计,但一本书即使能印到5万册(已经算是畅销书了),定价30元,也不过150万码洋,出版方的毛利不过30万,能拿出多少来做宣传?就更不要提那些首印只有几千册的书了。事实上,许多书能有几千元宣传经费已经很不错,这点钱实在很难有什么作为。所以,一个好的策划就更加重要。鉴于图书营销整体比较落伍,最好去借鉴下其他行业的营销手段——事实上,近年来在图书营销上做得风生水起的,多半也是其他行业的营销精英转行。
守住道德底线也很重要。某80后作家、图书策划人,近年来也折腾了不少事件,比如制作最差作家榜并把自己列进去,向李湘、凤姐求婚,以及骂王朔、反韩寒,叫嚣取消母亲节等等,都堪称无畏无耻之作。这样虽然使自己多少有了些知名度,但也让人不齿,而且,无论何时,只要听说他在做某件事说什么话,旁观者的第一反应就是:炒作。炒作讲究的是润物无声,总是裸奔就太失败了。
据悉,《别笑,一本正经的文言文·第二季》即将上市,亮叔走红给这个品牌的持续热销打下了基础。而亮叔事件,也应该引起书业对图书营销的深刻反思。在出版方式已经发生深刻变革的今天,再不创新,就无出路。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