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杯福利”能否成为日常福利?
李鲆
世界杯期间,难免有球迷员工因熬夜看球而迟到、请假,企业该如何应对?
有的企业是加强考勤管理,希望通过挂钩绩效、资金等方法来遏制员工看球,比如有公司出台新规定,世界杯期间迟到一次扣100元,迟到三次扣发本月奖金,无故请假点名通报。对此,员工认为公司故意和员工为难,缺少人性化管理,让员工感到心寒。个别球迷员工甚至说,如果看球和工作实在不能两全,他们可以选择辞职。
有些企业则表现得很宽宏大量。有公司就允许员工在世界杯期间自由调整上班时间,可以迟到,可以中午在公司小睡,也可以请假,以及申请在家办公,当然前提是需要提前报备,加强沟通和自律,不得影响整体工作正常运转和业务活动。还有公司把公司例行集体活动与看球结合起来,免费提供场地、啤酒让员工看球。这实在是一份惠而不费的“世界杯福利”,企业投入不多,员工却觉得幸福倍增,自然更有工作积极性。
世界杯期间,正是考验公司管理水平的时候。有些公司因工作性质的缘故,可能真的不适合弹性工作制,必须要求严格在岗;但也确实有不少企业,实在没有必要一直跟考勤较劲儿。如果能有更好的管理和考核机制,比如以计件、绩效为标准,又何必每天派人盯着那台打卡机?打卡机可以记录某位员工是否迟到早退,是否在公司呆足8个小时,但打卡机没有可能告诉你,他是在努力工作并卓有成效,还是在磨洋工、混日子。
从管理学的角度来说,早晚打卡、严格考勤其实已经是一种落伍的管理方法了。在没有网络的时代,几乎所有的工作都需要到办公室、工厂去完成,需要员工成为流水线上的一颗螺丝钉,不能自由活动。而现在,许多工作都可以由个体来独立完成,并且只要能够上网,在哪里工作都是一样的——我曾在一篇文章里写过,美国一家杂志前不久做过一次成功的尝试:在整整一个月时间里,杂志社的30名员工没有一个到编辑部上班,大家都呆在家里工作,使用聊天软件沟通,圆满地完成了杂志出刊任务,没有出现什么阻碍。
在新的时代,还一定要沿袭旧的管理模式,一定要强调工作纪律,就未免有点本末倒置了——你到底是想让员工干好工作呢?还是只想让他在办公室里坐8个小时?他在那8小时里不认真工作,还浪费了你的办公成本呢!
因循守旧、抹杀差异的管理,可以说是企业发展的大敌。在世界杯期间实行人性化管理的公司,不妨对比一下,这种人性化管理是对工作有阻碍,还是有促进?如果是后者,不妨认真考虑一下,是否可以继续人性化管理下去,把“世界杯福利”变成日常福利。
这需要管理者去除惯性、惰性,认真地思考管理这门学问。但这是顺应时代发展的,是对企业发展是有益的。想成为优秀的管理者,就有必要这样去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