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文字抵抗庸常

标签:
杂谈 |
用文字抵抗庸常
李鲆
我和黄亚明,有着极其相似的生活经历。我们都是农村孩子,经过努力才考上了中师,算是跳出农门“捧上了铁饭碗”,却又被分配到边远的乡村学校教书,离城市依然很远。后来,因为发表过一些诗文,在当地大小也算是个才子了,就被借调到政府机关“写材料”。在亲友们的眼里,进了机关就像是鲤鱼跳过了龙门;但在自己内心深处,却一直没有归属感和满足感。自己一直在努力,得到的却并不是自己想要的生活。枯燥的公文,无趣的日子,年华老去,自己日益平庸……
唯有以文字抵抗庸常。在工作之余,黄亚明写了大量的随笔、评论文章,其中有对自己生活的记录,也有对文化圈、娱乐圈、教育圈的深刻批判与反思,集结成册,就是这本《别对世界撒娇》(江苏文艺出版社2010年4月)。
书中文章,我从前大多已经拜读过,现在重读,依然有阅读快感,特别是一些评论性的文字,时过境迁还能让人读下去,这是很不容易的。这就主要有赖于文字的魅力了。黄亚明称自己是“前诗人”,他写过很多年的诗,这使得他的语言经过严格的训练,有诗的节奏和意味,呈现出摇曳多姿的美感。但与此同时,黄亚明对诗化的描述又很节制,反而有意凸显出“匪气”的一面,泼辣、犀利、叛逆,嬉笑怒骂,刀刀见血,读来痛快淋漓之至。诗意与匪气的混搭,形成了一种奇特的、语不惊人死不休的效果。“鲁迅的文字如古青铜器,张爱玲的文字如雕花栏杆,沈从文的文字如明月流水,川端康成的文字如青花素瓷,梭罗的文字如沙沉湖底。”“关于世界杯那一场风花雪月的破事,男人一直在孤独求胜。”“后撒娇盛行,是新世纪的标志。网络与传统、盗墓与惊悚共娱乐一色,精英以迅雷不及掩耳盗铃之势,谈笑间洋相灰飞烟灭。”这些句子,是让人过目难忘的。
最后想说的是这个书名,别对世界撒娇。这句话让我很是欣赏。有心想看看作者对此的解释,但翻遍全书,也未能找到同题文章,甚是遗憾。但我们同是中年人,有些相似的经历,地此的理解想来不至于相差不远。我觉得,撒娇的概念,并不只是小姑娘翘起兰花指跟男朋友发嗲,其实抱怨、牢骚、赌气都是撒娇之一种,而身为一个成年人,你得对你自己负责,撒娇无用。现实不能让你满意,那你就努力去改变,而不是抱怨,或者撒娇。
多年来,黄亚明左手公文、右手专栏,就是实打实的行动。他不撒娇,而是一直在努力。这努力,总能让自己不太平庸。
忽然想到,我们当年读书时之所以去写诗,恐怕潜意识里,也是不甘平庸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