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书模有什么可惊诧的?

(2010-04-02 11:43:24)
标签:

书模

莫言

读客

李鲆

书模有什么可惊诧的?书模有什么可惊诧的?

李鲆

莫言新书《蛙》发布会,因为启用书模而引发轩然大波。质疑者称,“图书,尤其文学作品,属于精神类的产品,其力量靠的是书本身传播的思想、意志与文化。”读书人读书不需要靠书模引导,一个优秀的作家,应该拿自己的作品说话。有人甚至说,图书销售起用书模有沽名钓“钱”之嫌,图书沦落要依靠美女吸引眼球的地步,实在是悲哀。

似乎也有道理,但是再想想,不然。

图书的确是精神产品,有思想性、文化性,但它同时也具有商品属性,这一点是勿庸置疑的。既然是商品,使用各种营销手段,让人们知道它、关注它、购买它,也就是理所当然的。在其他行业,模特作为一种营销手段已经被广泛应用,图书营销又有什么不可以的呢?既然可以有车模、楼模、影模,为什么就不能有书模?

说到底,这是一种长期的、传统的思维——算了,我直说吧,我觉得是一种僵化的、保守的思维在作怪: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是指引人类文明的灯塔,文化是神圣的、高雅的,因此不应该被铜臭所污染。持此思维者的从业者应该不在少数,他们不去研究市场,不去琢磨营销,只顾埋头编著自己认为有价值的书,但市场对此并不认同。我们只要看看满坑满谷的库存书,就会明白这种想法的危害性有多大了……

读客团队当年提出一个口号,说像卖牙膏一样卖书,说的也就是要把图书当商品来经营。但当时没有多少人认同,书界和媒体还响起一片讨伐声。而现在,读客出品了许多超级畅销书,颇有了些江湖地位,说明人家这理念,起码是经得起考验,值得同行借鉴的。

回过头来说书模。其他行业用美女吸引眼球早是平常事了,但在书界,却还是新鲜事物,所以才会引发争论。这就算得上是一种好的营销模式。营销的关键是要有效,以最少的人力与财力成本获得最大的收益。书模成功地引发了媒体的关注,仅从这一点来说,就是成功的。

但从长远来看,书模营销,也只是一种常规的、表面化的营销模式。美女搭配香车、豪宅,实际上是一种心理暗示,关于优质生活与成功的暗示。但美女与图书的组合能说明什么?书中自有颜如玉?够牵强。图书本身的特质也很难通过书模凸显出来。待新鲜劲过去后,估计大家也就见惯不惊了。

说到底,出版这一行,长期以来根本没有什么营销概念,更缺乏优秀的营销人材和营销创意。其他行业的普通营销人员,进了出版界,居然都算得上是高手。放眼忘去,目前的图书营销策划,大都是在抄袭其他行业已经滥了的手法,居然也还很有些效果,居然还一次次让保守人士惊诧莫名。这实在让人觉得十分好笑,而且悲哀。

书模出现,而且是出现在莫言的新书发布会上,这是很有积极意义的。这表明,出版界已经越来越认识到,图书是商品,应该按商品规律来操作、来营销。图书固然是文化产品,但它的商品属性也必须得到加强和重视。按照市场规律来操作和运营,出版业才会有希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狗日的书号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