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敬明,换种方式自恋
(2008-10-07 17:53:03)
标签:
杂谈 |
郭敬明力图通过这部小说,描绘出一个全新的当代上海。但限于阅历,他的主要故事情节只能在一所大学里展开,他所表现的基本上也只是这一所大学。郭敬明曾就读于上海大学,这所大学95%的学生都是上海人,而且极度排外和物质,老师用上海话讲课,同学们用的都是名牌,让四川人郭敬明倍受刺激。这部小说的背景显然也就是上海大学,不过书中的几个大学女生,不仅是上海人,而且是上海人里的贵族,他们可以开豪华跑车,全身上下名牌,随便刷几万块钱买一个包,俨然位列金字塔的塔顶,俯视芸芸众生。两相对比,实在颇有喜剧色彩。
从本书中可以明显地看到郭敬明文风的转变和写作技巧的成熟。这本书的人物众多、容量庞大,显示出他有了驾驭更为复杂结构的能力。在风格上,少了些阴暗和忧伤,多了些明朗和轻松;故事节奏加快,文字干净简洁许多,少了些繁密的描写和无节制的抒情,却增强了故事性和悬念感——若非如此,我可能根本读不完它,就像读郭敬明的其他小说一样。
当然,得说说自恋,喜欢郭敬明自恋的人有福了,他在这本书不仅自恋依旧,而且有上档升级的趋势。书中主角无数次地提起郭敬明和《最小说》,让我严重怀疑这本书不是郭敬明本人所作,而是他哪个粉丝操刀的作品。
还好,这种自恋大都是以幽默、调侃甚至自嘲的方式表达出来的:“那你对郭敬明就不了解了,喜欢那个妖孽的,从十四岁到四十岁都大有人在。”“(这么烂的故事)只有郭敬明才能编出来。”“郭敬明永远在登机……和郭敬明比,我简直就是个勤劳模范嘛!”这些地方,实在是让人忍俊不禁的。
郭敬明曾说,自恋是他活下去的重要动力之一。不过他在本书中的自恋换了种方式,倒是比他在博客里放半裸照容易让人接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