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孙悟空应是太行猕猴

(2007-04-09 08:40:03)

  吴承恩在《西游记》中说孙悟空是“灵明石猴”,这自然是他杜撰出来的神猴,现实中并不存在。作家古清生在其新著《金丝猴部落》中断言,孙悟空的原型应该是金丝猴,但认真看完全文,并没有发现什么有力的证据。我认为孙悟空的原型应是猕猴,确切地说,就是太行猕猴。
  一位作家在塑造艺术形象时,必然要自觉不自觉地拿他所熟悉的事物作为原型。据考证,《西游记》作者吴承恩于明嘉靖三十年至三十六年间(即公元1551年至1557年)在河南新野任县令之职,这也正是他写作《西游记》的主要时期。吴承恩对新野的民间艺术和风土人情十分熟悉,《西游记》第一回中刻画孙悟空的前身——仙石的形态,就是以新野现存的汉议事台为背景,仙石的通体三维尺寸与汉议事台的尺寸完全相同。新野民间素有“耍猴”(驯猴演猴戏)的传统,至今当地仍是全国最大的猴戏市场。他们所驯养的猴子都是来自豫西山区——也就是太行猕猴。完全可以由此推断出,吴承恩正是通过“耍猴人”对太行猕猴有了充分的观察了解,才以此为原型塑造出了孙悟空这一文学史上不朽的艺术形象。
  太行猕猴是国家二类保护动物,主要分布在晋豫交界的太行山250平方公里范围内。1969年,济源曾经出土随葬的桃都树,树枝上就有猴子,可以肯定早在汉代太行山就有猕猴活动。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考察,太行猕猴是灵长类动物中最为进化的一支。该猴个大毛长,适应性强,与人类亲近,容易驯养繁殖,所以适合做唐僧的部下保护他西天取经。而金丝猴在历史上数量要远远少于猕猴,同时又不能适应人类活动,其生存领地便日渐缩小,群体日渐萎缩,到现在基本上只能在深山老林中才能见到它们的踪影。即使吴承恩那个时代金丝猴比现在常见,也可以肯定吴承恩对它们的熟悉程度远不及太行猕猴。
  我们还可以从真假美猴王那一场戏上推测真美猴王的血统。假美猴王的本身是六耳猕猴——在这里要做一点说明,太行猕猴的耳朵是紧贴在脑门上的,所以它们另有个名字叫太行溜耳猕猴,普通人不知道什么是“溜耳”,多误写成“六耳”。当然,《西游记》里的“六耳”不是吴承恩老先生没文化写了别字,他应该是觉得“溜耳”太过粗鄙,便顺手改做“六耳”,这真是点石成金之笔,一字之别,司空见惯的太行猕猴便成了传说中的通灵神猴。既然六耳猕猴可以冒充美猴王以假乱真,连观音菩萨都无法辨其真伪,那么可以肯定这二者之间的渊源一定颇深。假美猴王既然是六耳猕猴,也即溜耳猕猴,我们便可以顺理成章地得出结论:孙悟空的原型,应是太行猕猴。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