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无疑问,“给老常捐款的人为什么这么少”,颇触动了一些人敏感的神经。
首先要说的是胡子宏。这个鸟人马上发了个帖,标题是:“不好意思,我没有为老常捐款”。链接:http://www.wenyou.cn/lb5000/cgi-bin/topic.cgi?forum=23&topic=30315&show=20
胡子不捐款,因为他不赞同我的做法。靠,我直说,我心里对他是很不满的。按我的想法,兄弟在做些什么事,你要支持就支持,不支持,也不用再发个帖来跟兄弟唱对台戏。要是我,不做就不做,解释个鸟?不过,理智告诉我,我这种想法,很没道理。我不能要求别人跟我一样。我可以发帖嘻笑怒骂,胡子当然也有权发帖说明情况。我应该接受别人的意见。
胡子就不说了,换个人,说程应峰。
程应峰发的帖是“文人之死”。链接如下:http://www.wenyou.cn/lb5000/cgi-bin/topic.cgi?forum=23&topic=30322&show=0
老实说,我当时没看这个帖子。我跟程应峰没什么太深交情,而且,我说实话,文友网许多帖子我是不看的。后来有人说让我看这个帖,意思是他在对我表示不满,我去看了。核心意思无非是,他自己也很困难,而且觉得捐款出书没必要。嗯,看了也就看了,我也没跟。不必要跟。我在我的帖子里已经说明了,经济条件困难的,根本不用勉强。根本也不需要解释。
现在看来,程应峰这个帖子发出的时间是25日8点13分,到9点10分,他就用“心”这个马甲在我的帖子里跟了一帖:
“言行过激,太年轻,没受过什么磨难,很少想别人,只是一味地让他人按自己的意愿办事,这样也不好。”
我照旧不理。我以为,我根本没有把我的意愿强加于人,没有让他人按我的意思办事,我觉得我根本不需要解释。
真正刺激了程应峰的,应该是钟小君的这个帖子:我说捐款。http://www.wenyou.cn/lb5000/cgi-bin/topic.cgi?forum=23&topic=30325&show=0
里面有这么一句话:“在鲁迅故世之后,又有多少人用文字表达跟鲁迅的故交,换银子,对于鲁迅之后,又有多少人注以长久的目光?”
我跟了一帖:
我在想,这句话,翻译成“青青李子”体,应该怎样翻译?
随后,程应峰在他的帖子里跟了这么一段话:
前不久我一位本地文友车祸死了,也只四十三岁,不明不白,我也写过呢。呵呵 ,我还拿阮海彪赚钱呢,还拿路遥赚钱呢。我笔下写过的名从多了去了。
写这篇文章之前,我静观了一个多月。本也没打算写什么的,只是觉得有的人太爱将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他人之上了,死者死矣,用得着你来折腾么。
如果说拿了钱就有爱心,难道世上清贫的人都没有爱心?我没有拿钱,也从没想过要拿钱,我在文中就说到了自己的现状,因为身体的原因,因为家里的原因,作为人的个体,首先得担负起家庭责任,而后才是社会责任,有人以各种理由让人出资,已失去了本质的意义。不要一天到晚这也看不惯,那也看不怪,一天到晚咒爹骂娘,典型的愤青之类,无事生非之流而已。有能耐的话为什么不一个人全拿了呢,或是凭个人力量在社会上募捐一回?
首先要说的是胡子宏。这个鸟人马上发了个帖,标题是:“不好意思,我没有为老常捐款”。链接:http://www.wenyou.cn/lb5000/cgi-bin/topic.cgi?forum=23&topic=30315&show=20
胡子不捐款,因为他不赞同我的做法。靠,我直说,我心里对他是很不满的。按我的想法,兄弟在做些什么事,你要支持就支持,不支持,也不用再发个帖来跟兄弟唱对台戏。要是我,不做就不做,解释个鸟?不过,理智告诉我,我这种想法,很没道理。我不能要求别人跟我一样。我可以发帖嘻笑怒骂,胡子当然也有权发帖说明情况。我应该接受别人的意见。
胡子就不说了,换个人,说程应峰。
程应峰发的帖是“文人之死”。链接如下:http://www.wenyou.cn/lb5000/cgi-bin/topic.cgi?forum=23&topic=30322&show=0
老实说,我当时没看这个帖子。我跟程应峰没什么太深交情,而且,我说实话,文友网许多帖子我是不看的。后来有人说让我看这个帖,意思是他在对我表示不满,我去看了。核心意思无非是,他自己也很困难,而且觉得捐款出书没必要。嗯,看了也就看了,我也没跟。不必要跟。我在我的帖子里已经说明了,经济条件困难的,根本不用勉强。根本也不需要解释。
现在看来,程应峰这个帖子发出的时间是25日8点13分,到9点10分,他就用“心”这个马甲在我的帖子里跟了一帖:
“言行过激,太年轻,没受过什么磨难,很少想别人,只是一味地让他人按自己的意愿办事,这样也不好。”
我照旧不理。我以为,我根本没有把我的意愿强加于人,没有让他人按我的意思办事,我觉得我根本不需要解释。
真正刺激了程应峰的,应该是钟小君的这个帖子:我说捐款。http://www.wenyou.cn/lb5000/cgi-bin/topic.cgi?forum=23&topic=30325&show=0
里面有这么一句话:“在鲁迅故世之后,又有多少人用文字表达跟鲁迅的故交,换银子,对于鲁迅之后,又有多少人注以长久的目光?”
我跟了一帖:
我在想,这句话,翻译成“青青李子”体,应该怎样翻译?
随后,程应峰在他的帖子里跟了这么一段话:
前不久我一位本地文友车祸死了,也只四十三岁,不明不白,我也写过呢。呵呵 ,我还拿阮海彪赚钱呢,还拿路遥赚钱呢。我笔下写过的名从多了去了。
写这篇文章之前,我静观了一个多月。本也没打算写什么的,只是觉得有的人太爱将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他人之上了,死者死矣,用得着你来折腾么。
如果说拿了钱就有爱心,难道世上清贫的人都没有爱心?我没有拿钱,也从没想过要拿钱,我在文中就说到了自己的现状,因为身体的原因,因为家里的原因,作为人的个体,首先得担负起家庭责任,而后才是社会责任,有人以各种理由让人出资,已失去了本质的意义。不要一天到晚这也看不惯,那也看不怪,一天到晚咒爹骂娘,典型的愤青之类,无事生非之流而已。有能耐的话为什么不一个人全拿了呢,或是凭个人力量在社会上募捐一回?
前一篇:拍砖之六、继续说敏感典型程应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