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盐城教育
盐城市初级中学初三年级学期工作计划中的基本原则是:以《江苏省盐城中学教育集团“十二五”发展规划》为指导,以“师生共同发展”为核心价值追求,以“平等”、“理解”、“尊重”、“推动发展”为人文关怀,尊重师生劳动,激发师生发展的内驱力,在和谐而高效的教育教学环境中创造辉煌。
心理学上讲,内驱力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一种内部唤醒状态或紧张状态,表现为推动有机体活动以达到满足需要的内部动力,简单地说就是驱使有机体产生一定行为的内部力量。内驱力产生于人的内心,是战胜困难、改造世界的力量源泉。内驱力一旦激发出来,常表现为强烈的发展愿望、饱满的奋进冲动和坚韧的拼搏精神。在我们的教育教学及管理工作中,如果我们能有效地激发师生发展的内驱力,就一定能够打造教育教学的高质量。
一、激发教师发展的内驱力,变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为教师的自发行为
1、激发教师发展的内驱力,要唤醒教师的爱心与责任心。
爱心与责任心是教师内驱力发展的源源不竭的动力!教育只有充满爱,才能如雨后甘露,滋润着学生的心田;教育只有充满责任,才能如冬日阳光,温暖着学生的心房。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过,“爱是教育的基础,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教师的威信首先建立在责任心上”。老师的爱心与责任心得以驱动,就会唤起他们内心深处的使命感与责任感,才会把教书育人当作心灵深处的需要。
用爱心引领教育行为,教育会更加亲情;用责任引领教育行为,教育会更加规范。
2、激发教师发展的内驱力,要推进名师梯队工作的建设。
名师队伍的建设,是激发教师内驱力的关键所在,良好的师德师表是每个教师的必备品质,所谓名师就是这种品德更为突出,更加高尚,以其自身的“行”影响和感染学生,从而萌发学生的求知和探索欲望。因此,要通过加快名师队伍建设,激发教师学名师,赶名师,当名师,形成名师梯队建设的浓烈氛围。名师的自我提升、带动效应,对一所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办学品味的提升必将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
3、激发教师发展的内驱力,要加强集体教学研究的深入。
教师内驱力的来源之一就是集体教学研究的强化,我们可以采用多种形式的教研方式来推进集体教学研究。点击如下:
引领研究式教研,促进教师个性创新发展。引领研究式教研活动是满足某一方面有特长的教师,在一个专题的引领下,组成专题组进行教研活动,这种形式的教研在时间、地点、对象上具有灵活性,更深入,更有针对性,更能满足教师内在潜能的发挥,使教师们感受到成功的快乐。开展丰富多样的活动:有教学活动分析讨论,有案例经验之谈,有讲座的理论学习,让教师在获得成功体验的同时,满足教师对自我的肯定,激发了教师的创新火花。
轮流主持式教研,拓宽教师创新思路。轮流主持式教研是把教研的话语权交给教师,通过教师轮流主持教研活动,使每个教师积极自主参与教研活动,提升教研的价值。增强了教师的自主性和自信心,在教研过程中提高教师剖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了教师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研究新问题的进取创新精神。
采用“问题会诊”式教研,提升教师创新智慧。老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逐渐遇到了很多新的问题解决不了,产生了这样或那样的困惑。为了帮助教师们解决疑难,我们可定期开展“问题会诊”的研讨活动,这种形式式的教研营造了真正自由开放的空间,让老师们真正感受到了同伴的帮助和集体的智慧。在这样开放创新的教研文化中,使教师们从“要我发展”转化为“我要发展”,并以开放的心态接纳外界的全新的教育理念和信息,同时充分发掘和利用自身的技能、经验,与大家一起分享,共同获得内驱力的最大发辉。
4、激发教师发展的内驱力,要提高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水平。
教师的专业发展其实并不神秘,它是教师朝着一定的专业发展的目标,不断追求和成长的一个过程。教师的专业发展不仅包括专业知识、技能的发展,更重要的是教师自身专业态度、专业信念、专业情感的不断更新和完善。教师专业发展的关键是教师的主动发展;教师专业的主动发展,自身的内驱力最为重要。那么教师专业发展的内驱力从哪里来呢?应该来自兴趣,来自为人师的沉甸甸的责任,来自每个人的人生观价值观。现在很多人把教师所从事的这种职业生活分为生存、享受和发展这样三种状态。我认为现代教师在为了满足生存需要的同时,还应该努力追求一种“过有意义的教师职业”生活,每位教师都应该树立“从生计的驱使向生命的自由提升”,由“牺牲性的付出向主动性的创造提升”的职业理念:教师不仅要“育人”,也要在“育人”的过程中实现“育己”。唯有这样,教师专业成长才有了力量源泉,教师专业成长目标才有实现的保证。“以提升教师专业素养为核心的教师队伍建设工程”被定为盐城中学教育集团“四大工程”建设之首,就是要不断唤醒教师专业发展的自觉意识,激发和提升教师专业自主发展的内驱力,使教师自觉的承担起专业发展的主要责任,变“要我发展”为“我要发展”。
5、激发教师发展的内驱力,要完善以“文化引领”为追求的管理模式。
目前,学校的管理方法主要是由制度管理,各所学校都会结合自己学校工作的实际,不断强化制度建设,完善岗位职责,建立建全岗位责任制、问责制度与考核制度。盐城中学教育集团出版了《江苏省盐城中学规章制度汇编》,对学校各层各级的管理都进行了制度化,这是一件好事。但我认为,管理过程中必要的规章制度是必需的,但什么都由制度来约束,就会与“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及“师生共同发展”的核心价值追求背道而驰!管理中,要进一步加强民主建设,推进事务公开,尊重师生劳动,强调以“平等”、“理解”、“推动发展”为核心的人文关怀,激发教师发展的内驱力,努力培养爱岗敬业、积极向上、乐于奉献并具有较高的专业素养的教师队伍,形成以“文化引领”为追求的管理模式。优秀的学校文化为教师确立一种具有群体心理定势的指导意识,建立共同的文化氛围,树立共同的价值观及由价值观指导下的教育教学目标、职业道德等,能激发教师爱岗敬业、奋发向上的工作热情,使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最大限度地得以发挥,从而产生归属感、使命感、凝聚力、向心力。用优秀的学校文化统一教师的意志,比再严厉的管理制度都要管用百倍。
二、激发学生发展的内驱力,变学生修养提升与学习进步为自发行为
1、激发学生发展的内驱力,要激发学生的胜任内驱力。一般来说,学生对胜任的学习任务会越做越感兴趣,越干越好,尤其是在学习中时常得到老师、家长以及同学的赞誉、认可和鼓励,就会引发起强烈的胜任内驱力,从而不断进取。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优点谈足,缺点抓准”为原则,合情合理地满足学生的受赞誉需要,从而使其产生良好的自我感觉,增强学习的自信心、自胜心,同时也使其乐于接受教师善意的指点,再加上缺点抓得准,自然让人心悦诚服,教与学双方就会做到情理与知识的互相沟通。如果学生缺点多,可归类抓主要的说,或点出缺点的根源,或以鼓励式的探讨,使其感觉到教师讲在点子上,谈在情理中。
2、激发学生发展的内驱力,要激发学生的创新内驱力。当学生在某种活动中获得成功,并引起其他学生特别关注的时候,往往会产生心理上的满足感,甚至是自豪感,这种良好的感觉可以激发起强烈的创新内驱力,使其树立更高层次的理想目标,追求更高的创新。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注意“点特色”,点出特色,可以再次培养学生的成就动机,还可唤起其他同学对特色的注意,使他们产生学习效仿的心理。在点出特色之后,指出努力方向或共同探讨一些问题也是很重要的。
3、激发学生发展的内驱力,要激发学生的互惠内驱力。互惠内驱力是一种重要的内在动机,指一个人具有与别人和睦共处、共同工作的需要。它与人的受尊重需求相互交织,是影响人的积极性的不可忽略的因素。课堂教学活动所产生的效果好坏是不可低估的,因此要特别注意协调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关系,调动互惠内驱力,做到教学相长,学生之间互相促进提高。优秀学生课后的解题策略研讨,为一道题的不同解法而争来争去,是互惠内驱力的体现,争论的过程中,学生得以提高、得以互惠。
总之,在教育教学和学校管理工作中,我们能有效地激发师生发展的内驱力,以教师为本,以学生为本,充分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相信一定能够打造教育教学的高质量。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