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颖清教授生物全息论 第二掌骨侧诊法
标签:
健康 |
一、诊断原理
第二掌骨节肢的近心端是足穴,远心端是头穴。第二掌骨侧的新穴分布,恰象是整个人体在这里的大致缩小。头穴与足穴连线分为三等份,从头穴端算起,中间两点依次为颈穴上肢穴。肺穴与胃穴连线的中点为肝穴。胃穴与足穴的连线分为6等份,从胃穴端算起,五个点依次是十二指肠穴、肾穴、腰穴、下腹穴、腿穴。第二掌骨节肢系统包含着整个人体各个部位的生理、病理的信息,故此群穴位被称为第二掌骨侧的全息穴位群。这些穴位所对应的不仅是穴名所指出的整体上的部位和器官,而且还包括着整体上与穴名所指出的部位或器官处于同一横截面及邻近的其它部位或器官。如:
头穴:对应头、眼、耳、鼻、口、牙;
颈穴:对应颈、甲状腺、咽、气管上段、食管上段;
上肢穴:对应肩、上肢、肘、手、腕、气管中段、食管中段;
肺心穴:对应肺、心、胸、乳腺、所管下段、支气管、食道下段、背;
肝穴:对应肝、胆;
胃穴:对应胃、脾、胰;
十二指肠穴:对应十二指肠、结肠右曲;
肾穴:对应肾、大肠、小肠;
腰穴:对应腰、脐周、大肠、小肠;
下腹穴:对应下腹、子宫、膀胱、直肠、阑尾、卵巢、睾丸、阴道、尿道、肛门、骶;
腿穴:对应腿、膝;
足穴:对应足、踝。
因此,临床通过按压第二掌骨侧上述穴位的病理反应,就可诊断其相对应的组织和器官的病变。
二、诊察方法
对医师来说,第二掌骨侧诊法是一种可以采用的诊断新法。此法可以防止误诊和漏诊。如果遇到在多个部位有疾病症状的患者,医者可根据第二掌骨侧最敏感的压痛点来确定疾病的最主要部位,从而分清主次,对主要疾病部位给予优先和重点治疗。即使并非医师,一般人也可随时使用此法简便地了解自己身体各部位和器官的健康状况。
凡疾病部位在身体上的位置比较明确的疾病,此法的诊断准确率较高;而在全身疾病定位不明确的疾病,则压痛穴位亦不确定,准确率低。此外,这种方法只能确定有无疾病以及病之部位,而不能提示为何种疾病。
5.根据现代医学生理、病理学理论进行分析如十二指肠溃疡时在耳廓上的反应主要以消化系统为主,强信号集中在十二指肠。除此之外,现代医学认为,十二指肠溃疡与大脑皮质功能紊乱有关,所以皮质下常出现阳性信号。本病多为迷走神经兴奋性增高,胃泌素增加,导致胃酸分泌过多引起,故在测试交感、神门穴时信号反应较强;再由于疼痛的放射,而在肩、背、腰等穴也会出现阳性反应等。所以在信息诊断中要首先了解这些变化,以便判断疾病时灵活掌握。
传统中医理论和现代临床、实验研究均证实了体表穴位与体内脏腑的对应关系。现代实验观察证实手少阴心经的刺激感传可以上传耳廓,表明心耳之间确实以经络为媒介,两者存在着密切的联系。事实上,耳下确有丰富的神经血管,与脑及人体各部组织皆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现代医者从神经生理学、神经体液学、生物控制学说、生物电学说等角度亦证实了耳穴与脏腑经络的关系。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