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如果你学我,肯定下地狱”。

(2012-05-28 11:22:04)
标签:

杂谈

分类: 佛学经典
“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如果你学我,肯定下地狱”。

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如果你学我,肯定下地狱。 

印光大师开示

 

人们在看了《济公传》后,留下一句济公活佛口头禅: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但都没有说出济公活佛所说的后两句:如果你学我,肯定下地狱。所以都是误解的济公活佛慈悲济世的好意与善意。引用印光大师的开示,供诸位师兄莲友详知。阿弥陀佛。

 道济禅师,乃大神通圣人,欲令一切人生正信心,故常显不思议事。其饮酒食肉者,乃遮掩其圣人之德,欲令愚人见其颠狂不法,因之不甚相信。否则彼便不能在世间住矣。凡佛菩萨现身,若示同凡夫,唯以道德教化人,绝不显神通。若显神通,便不能在世间住。唯现作颠狂者,显则无妨,非曰修行人皆宜饮酒食肉也。世间善人,尚不饮酒食肉,况为佛弟子,要教化众生,而自己尚不依教奉行。则不但不能令人生信,反令人退失信心,故饮酒食肉不可学。彼吃了死的,会吐出活的。你吃了死的,尚不能吐出原样的肉,何可学彼吃肉。彼喝了酒,能替佛装金。能将无数大木,从井里运来,汝喝了酒,把井水也运不出来,何可学他。济公传有几种,唯醉菩提最好。近有流通者,云有八本,多后人敷衍之文。醉菩提之若文若义均好,所叙之事,乃当日实事。世人不知所以然,不是妄学,便是妄毁,妄学则决定要堕地狱,妄毁则是以凡夫之知见,测度神通圣人,亦属罪过,比之学者,尚轻之多多矣。见其不可思议处,当生敬信。见其饮酒食肉处,绝不肯学,则得益不受损矣。祈洞察是幸。

 

————选自《印光大师文抄》复庞契贞书

 

济公和尚吃肉喝酒,我们能效仿吗?

    为什么世俗故事中济公和尚能吃狗肉?这个问题很多人问起过,在这个世间,无论学佛不学佛,很多人也都有此疑问。现将印光大师在他的《文钞》中的回答摘录下来,与大家分享,希望能够解除我们心中的疑惑(可参看智随法师选编的《灵岩遗旨》一书)

    圣僧示现不可妄学道济禅师(俗称济公),乃大神通圣人,欲令一切人生正信心,故常显不思议事。其饮酒食肉者,乃遮掩其圣人之德,欲令愚人见其颠狂不法,因之不甚相信。否则彼便不能在世间住矣。凡佛菩萨现身,若示同凡夫,唯以道德教化人,绝不显神通。若显神通,便不能在世间住。唯现作颠狂者,显则无妨,非曰修行人皆宜饮酒食肉也。世间善人,尚不饮酒食肉,况为佛弟子,要教化众生,而自己尚不依教奉行。则不但不能令人生信,反令人退失信心,故饮酒食肉不可学。

 

    (增广上·复庞契贞书)智随法师为此内容加了一个小标题,叫圣僧示现,不可妄学,印光法师则在文中称他为大神通圣人。以此我们就可知道:济公和尚不是凡夫俗子,是圣僧,是有大神通之人。我们要学他,首先得问问自己够资格学吗?学得到吗?圣人菩萨的修行,可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学得来的。所以在我们没有证果位成圣人之前,切不可一味模仿他的外在行为。这是一个方面,另一方面,我们要明了他喝酒吃肉的用心。俗世中人吃香的,喝辣的,无非是为了满足口腹之欲。而济公这样做却是为了遮掩自己的真实身份,以便能够留在世间度化众生,他本人则是完全不需要喝酒吃肉的。如果我们要学他,首先应该学的是他救度众生的慈悲心,而不能只看外表不明就里,以此为由,喝酒吃肉,放纵自己,也曲解了济公和尚的一片苦心!还有一点题外话,济公虽是圣人,但是他度众生却要遮掩自己的圣人之德。现在却有很多人大言不惭,说自己已经成圣成佛之类的话,四处显示神通。与济公活佛的言行相比较,我们千万要三思,不可轻信。圣人没有自封的,也更不会自我显露,所以济公以神通度人,却只好以疯癫之行来隐藏自己的真实身份。

    印光法师在《文钞》中进一步道破了济公和尚吃肉的真相,这是很多凡夫俗子所不知道的,我们来看:彼吃了死的,会吐出活的。你吃了死的,尚不能吐出原样的肉,何可学彼吃肉?彼喝了酒,能替佛装金,能将无数大木,从井里运来。汝喝了酒,把井水也运不出来,何可学他?(增广上·复庞契贞书)我们喝酒吃肉,是真正的酒肉下了肚,要吐出来都困难(喝得大醉之人有此能耐)。

    而济公吃了肉,却超度了他吃下去的动物。我们因此而造了杀业,济公则因此而成就功业。像这样的天壤之别,世人还想学吗?还敢学吗!还能学吗!如果我们还执迷于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的妄想,则当想想三途(地狱、饿鬼、畜生)果报现前时,任人宰割时,是否可以做到将头迎白刃,犹似斩春风?如果想了解真正的济公和尚,喜欢读济公在世度人的故事,印光法师推荐了一本书,可以使我们免受误导,也不妨找来一读:济公传有几种,唯《醉菩提》最好。近有流通者,云有八本,多后人敷衍之文。《醉菩提》之若文若义均好,所叙之事,乃当日实事。世人不知所以然,不是妄学,便是妄毁。妄学,则决定要堕地狱。妄毁,则是以凡夫之知见,测度神通圣人,亦属罪过;比之学者,尚轻之多多矣。见其不可思议处,当生敬信。见其饮酒食肉处,绝不肯学,则得益不受损矣。祈洞察是幸。

    (增广上·复庞契贞书)印光大师谆谆教导我们,学佛切不可犯妄学妄毁的错误。妄学是一定堕入地狱受果报的,妄毁则是以凡夫之心测度圣人之境。末法众生,根机浅陋,如果没有明师指点,只怕这两种错误在我们学佛的道路上都在所难免。结果我们学佛成佛的初衷不仅难以实现,而且还因此造作了新的业障。旧业未消,又添新,何时才是解脱之日啊!万幸的是,印光大师告诉我们,佛菩萨不但早就预料到了众生的这种进退两难的境地,而且还为我们指明了正确修学的道路:佛以大慈悲,预知后世众生,无仗自力现生能了生死者,特开一信愿念佛,求生西方之特别法门。无论老幼男女、贵贱智愚、士农工商、政军学界、在家出家、上圣下凡,皆令现生仗佛慈力,往生西方。

    (续编下·福州佛学图书馆缘起民二十七年)由此看来,仗佛慈力,念佛求生西方的法门可以避免我们修行中的种种错误,是最稳妥、最便捷、最有效的法门。印祖又开示道:一生西方,即入佛境界。凡心已无,佛慧日开。较比参禅研教,大彻大悟,深入经藏者,胜过无量无边倍矣。

(三编上·复郁连昌昆季书民廿九二月初二)我们今生虽然学不来济公菩萨吃下死的,吐出活的;也学不来他喝酒运木的种种神通,但是我们却找到了一条倚仗阿弥陀佛慈悲愿力,执持名号,专一修行,从而速证佛果,即生了办的成佛大道。依此修行,我们离济公活佛的神通妙用就指日可待啦,甚至还能有过之而无不及!今生不幸生于末法时代,却有幸遇到仗佛愿力、念佛往生的净土法门,实在是不幸之中的万幸!生于不幸的时代,自当深生惭愧;幸遇得救之妙法,更当感恩顶戴。南无阿弥陀佛!

 

济公圣训

一生都是命安排 求什么 荣华富贵眼前花 做什么  

今日不知明日事 愁什么 他家富贵前生定 妒什么  

不礼爹娘礼世尊 敬什么 前世不修今受苦 怨什么  

兄弟姊妹皆同气 争什么 赌博之人无下梢 耍什么  

儿孙自有儿孙福 忧什么 治家勤俭胜求人 奢什么  

岂可人无得运时 急什么 冤冤相报几时休 结什么  

人生难逢开口笑 苦什么 世事如同棋一局 算什么  

补破遮寒暖即休 摆什么 聪明反被聪明误 巧什么  

才过三寸成何物 馋什么 虚言折尽平生福 谎什么  

死后一丈带不去 悭什么 是非到底见分明 辩什么  

前人田地后人收 占什么 谁能保得常无事 论什么  

得便宜处失便宜 贪什么 穴在人心不在山 谋什么  

举头三尺有神明 欺什么 一旦无常万事休 忙什么 

 

千百年来碗里羹,冤深似海恨难平。

欲知世上刀兵劫,但听屠门夜半声。

素食营养第一好,健康精神无价宝。

吃素人间第一味,留得余香万代传。 

 

佛经讲:夫食肉者,断大慈悲佛性种子也。断了佛种子就不能成佛。

又说:一切众生都是过去父母、未来诸佛。食肉等于吃过去父母、未来诸佛的肉。祝福大家为了健康,为了你自己平安,多积口德阴德,身心快乐,为人处世谨言慎行,要多说好话,一言兴邦;切忌恶口,一言丧国!平时是非亦防病从口入”“祸从口出啊。吃素念佛,是修身口意最好最好的万德圆满。愿共勉行,同成佛道!阿弥陀佛!

 

你知道吗?济公其实是吃素的

你知道吗?济公其实是吃素的 

 那差人见济公将鸽子肉吃尽,那里去查账,便嘴硬道:酒是走急了,或路上略泼些,未可知。这鸽子是老师父全全的吃下肚里去,怎说这话来冤我。济公道:你说冤你么?还有个见证,你且带回去。遂立到阶前,仰面向天呕道:鸽子出来罢!只见喉里面呱呱有声,忽飞出两只鸽子来。

在一般通俗印象中的济公和尚,行迹异于常人,酒肉不忌。看似疯颠,却常常随手往身上一搓,就成了可替人治病的药丸;随口一说,往往就说中了别人的因果事,解了多少的恩怨。 

其实真的了解了济公的行谊后,就可知道他是乘愿再来的成就者,于尘世里游戏神通,行的是果地的风光,并不是我们因地的凡夫所可东施效颦: 酒肉穿肠过,佛在心中坐。” 

他的喝酒,却可吐出金子来替佛像装金。他的吃肉,可让被他吃的众生,活生生的由他的嘴巴中飞出来,好象他的嘴巴就是一帖起死回生的妙药一样。 因此,济公其实根本是吃素与滴酒未乱的圣者。 

本着甚深的证量及无尽的悲悯心,使将要被吃而被夹断屁股的螺蛳,在他的大悲力下,悠悠然然的活了,成了至今相传方工池中没有屁股的螺蛳。也使已经吃下肚子里的鸽子,呱呱有声的从喉咙里飞出来。真是所谓: 不可思来不可议, 仁王为之宛游戏, 始知菩萨一点心, 只要普为万物利。” 

吃肉只是表相的梦幻泡影,实相是利用神通变化超度它、帮助它,千古禅心的济公,实在能够于水月道场,大作梦中佛事如是自我解释了,也唯有济公能够如是诸相非相地教导世人。 

而还在因地上努力前进的我们,为了自己身心的清净,还是须遵循因地上的游戏规则而谨遵戒行呀!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