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肾病不用治 心静自然愈

(2012-05-03 14:51:10)
标签:

健康

分类: 道医养生

肾病不用治 <wbr>心静自然愈

 

入静的功夫是太极拳的入门功夫,也是太极拳的终极功夫,古今成功者都是在入静上下功夫,入静功夫越高,则太极拳的功夫越高。翻开中国传统文化的儒释道各家的经典,讲静的地方比比皆是,易无思也,寂然不动,感而邃通静极生慧人能常清静天下悉皆归多言数穷不如守中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简单的将这些经典归纳一下,无外乎在说下列几个问题。第一、入静很重要。第二、为什么入静很重?第三、什么叫入静。第四、怎样入静。可见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就是关于的问题。是因为道的本体是静、人的本体也是静,而都以动为用。太极拳这朵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土壤里开出的奇葩,则更是明确的将入静放在首位,所谓:练拳先从无极始

在太极拳中对静的看法有两种。一种是静中之静,即是身体和心理都不工作的状态。即让身心都入静,心不动身亦不动,这种功法在太极拳的训练中不是非常的提倡,诸入睡功、坐功、站桩功。另一种是太极拳提倡和重视的动中静的的功夫。即是身体动但心理却静,即是在运动中保持心静,这种功夫称为行功。如太极中的基本功、拳架、推手等。静中之静不为静,动中之静方为静。因为静生阴动生阳,太极拳非常重视阳气。古道家先师都爱以重阳纯阳等命名。静功不生阳而且耗阳。动功则生阳抑阴。如果找一僻静之地方、找一禅房去打坐、站桩、练睡功,那容易入静一些。但是在闹市中,在运动中,在学习、生活、工作中要入静这种功夫就比较难一些,曾国蕃曰:每逢大事有静气。陶渊明曰:结庐在人间,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他们都是动中求静,大隐于世的高手。如果能形成动中静的好习惯,则对学习、生活、工作、增益健康、陶冶情操都无往不利,凡古今中外在各方面有成就者,都是动中求静的高手。达摩西来一字无,全凭心意用功夫。若在纸上谈佛法,笔尖醮干洞庭湖。达摩面壁九年在洞中高度入静,据说连洞外蚂蚁的声音都能听到,就连小鸟都在他头上筑巢。而此时,一个杂念丛生、内心纷乱、学贯古今、满腹经纶的少林高僧慧可大师却立于洞外雪地之中,要达摩授其安心之法,见达摩全不理会,为表拜师诚意,挥刀自断其臂。达摩见其心诚便曰:把汝心来,为汝安心。此刻慧可顿悟:我的心在哪里,我的心在哪里……自己的心只有自己安,只有自己静……于是随达摩修禅终成一代宗师—— 禅宗二祖神光大师。此后,禅宗开始鼎盛,渐渐又开始衰落,渐渐开始失传。因为后来大家将此不可思、不可议、不可说、不可传的禅演变成了去说、去想、去思辨的形式,这种修行被后人称为修枯禅。修佛、修禅、修太极是靠的悟,是靠内心的觉察,是训练由心知到身知的功夫。所以学太极和修太极是两码事,故今天的太极拳亦是理论比实践高。唐朝大诗人白居易去请教一高僧如何修佛,高僧说:修佛很简单,就是吃饭的时候吃饭,睡觉的时候睡觉。白居易笑曰:这么简单谁不知道啊!高僧曰:三岁小孩都明白,七十老翁却做不到。大诗人闻言羞愧而去。纵观儒、释、道分为各宗各派都是各自认为自家入静入定的修行方法高明,但是,不管什么方法如果不能入静那又有什么用呢?都只是花架子,都只是小和尚练经有中无心口念阿迷托眼睛到处瞟,神仙练的都是凡人功啊!入道之门仅此一个字。

太极拳的修炼分为三个部分,即调心、调身、调息,由此三处入手最后总归浑元太极。这三部分却各有侧重,调心的功夫占到百分之七十以上,调身的功夫占百分之二十,调息则水到渠成占百分之十。现代太极拳修炼为什么这么难?一是当今社会大家心躁气浮,各种诱惑太多,内心杂念纷呈难以入静,二是太极市场混乱,花样繁多,各种音像、书籍、资料又扰乱大家视听,三是有太极实证功夫的人少,空谈理论的人多。使得练太极的人在入静功夫的修行上很差劲,对太极拳的信念上也不足,一边练着太极,一边怀疑太极,争论着思考着,天桥的把式光说不练。本末倒置。总之,怎一个乱字了得,不修入静功夫,只在拳架上纠缠,在呼吸上纠缠,还有百分之七十的缺口谁来填补,这种练法别说太极十年不出门,就算练十辈子也难入门。调心的问题古圣先贤说得太多,比比皆是心猿意马心躁气浮心静体松心安理得心灰意冷心如死灰心烦意乱心比天高,命比纸薄。简直太多太多,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注意此处说的老人不是指年纪大而是指古圣先贤。

喜伤心,怒伤肝,忧思伤脾胃,悲伤肺,惊恐伤肾。但因心为十二官之主,是总统脏腑的君主之官,故一切情绪虽说所伤部位各有侧重,但都是伤心。情绪化的人,一般身体都很差,原因是伤及了人的先天之本—— 心肾。科学家研究表明:一般人每天将会产生近万个的念头,如果不加以克制,那么内心不得安宁。如一台机器每天上万次的开关这样对机器的磨损、能量的消耗将是多大啊!真可谓心都操碎了呕心沥血,照此下去别说长功夫,就算健康都难保证。很多人呆呆的坐在那里,呆呆的站在那里,呆呆的练功打拳,外表好像很平静,结果内心世界翻江倒海,早已魂不守舍、灵魂出窍,这种练功哪里还叫太极拳?

太极拳常常训练入静的功夫叫慧剑斩心魔,即是在练拳中注意自己的念头有没有离开丹田部位,如果有,则马上浑身一个抖擞发劲,将杂念抖开而又专注于丹田部位,久之形成习惯以一念代万念,便不会杂念丛生。便会刻刻留意在心间,腹内松净气腾然。如果时刻以心意关注丹田的开合、鼓荡、旋转,慢慢的就会使丹田充实、宏大,从而提供给人体生命活动强大的能量,而这种能量出入于命门、双肾,使得肾能够藏精纳气而变得充满活力。肾者,作强之官,伎巧出焉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心如果没有肾作强大的后盾,则心力憔悴心有余而力不足主不明而十二官危矣。心和肾的关系是太极拳训练特别关注的事情,如能丹田气足沟通心肾,则健康何虑之有?心、肾、丹田三者的关系如果得到妥善的处理,这在太极拳中叫水火既济,即所说的小周天功。如能这般则前任后督气循滚滚,井池双穴发劲循循

每天定时作此一件事,即用心去关注丹田的变化,由一分钟到两分钟再到五分钟十分钟、半小时、一个小时,大概不出二十一天便形成了习惯,如此便真正做到放心安心了。有的人刚开始练的时候不仅不能放心安心,而且还会烦心。感到心中很不舒服。因为你已养成了提心吊胆心肾不交”“心肾分离的习惯,要改变一种恶习是不容易的。当此功练成,你的心身上的问题便会慢慢的迎刃而解。有的人急躁冒进,还没有此步功夫,健康疾病的问题尚未解决,便想一跃而成为太极大师。这种不切实际的妄念反而会更耗尽你自身的精气神,欲速则不达。所以古人云:肾病不用治,心静自然愈。古人用一盏灯形象的说明了这种关系。灯盏中的油就是肾精即元阴元阳,灯芯中流动的则是中气,火焰则是阳神。如果不去收视返听,放心、安心,任火焰熊熊燃烧则精气耗散,油尽灯枯。将火焰变小,将灯芯变细,将油加足,便燃起了生命的长明灯。许多人只听说过练精化气,练气化神这一条用钱的路,却不知古人还有一条:练神还虚,练虚合道,以道御术这条存钱的路。古人曰:若要不老,还精补脑。又曰:要得长寿术,得懂添油法。心肾、任督和丹田的关系和谐了,我们的生命线也就圆通了。当我们这条中心的生命线圆通了,我们的东西南北、五脏六腑的能量问题也就有望了。此条生命线堵塞,能量短缺则捉襟见肘、拆东墙补西墙,疾病则此起彼伏,变症百出。难以根除。这也是太极拳为什么可以治好这么多疑难杂症的关键所在。

丹田内气充盈后,便会逐段的去驱除经络脏腑中身体各部的病邪。同时身体还会在新近受到外邪的入侵,故丹田中的内气不可能一劳永逸,会在长期的扶正祛邪的斗争中有盈亏的变化,所以古人说:练就丹田千日宝,万两黄金不与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