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风水与中医

(2012-03-27 13:23:19)
标签:

健康

风水与中医

    易为大道,医为小道,医源自易。而风水是《易经》在方位上的具体应用。

    风水的方位艺术中包含着丰富的中医知识,从这个角度了解中医,对于提高的关于疾病与死亡规律性的认识,也许是最重要的,是人人都该熟知的知识。遗憾的是,流传了几千年的中国传统医学,却从来没有一本教科书,论及风水与人健康的关系,即使是研究风水的学术著作,也没有专门讲过这个课题。

人禀一气而生,《黄帝内经》说:五日谓之候,三候谓之气,六气谓之时,四时谓之岁。”15天一个节气,气也指节气,90天一个季,360天一岁。

24节气是风、寒、暑、湿、燥、火六气的交替。一阳初始,东方与春季相应,风气使草木生长,木气产生酸味,酸味滋养肝脏;南方是气候较热的地方,与夏季相应热产生的火气可以生出苦味,苦味滋养心气;中央与长夏相应,气候多雨,湿气重,湿气使土气生长土气甘味,能滋养脾气;西方与秋季相应,秋天干燥,生长金气,金气产生辛味辛味滋养肺气;北方与冬季相应,天气寒能保持水,水产生咸味,咸味滋养肾脏。如果把方位、季节、内脏的相应关系画在图上,再加上年份、属相、先后天八卦、五行等,天机就显露出来了。

   第一,你可以看到人先天带来的疾病。比如,西南方位属羊,属猴的人,出生在阳气已经下降,湿气很重的季节,属相在这里,本命卦又是坤卦,五行属土,对应内脏为脾。这类人身上有湿气,天生易得皮癣、脾大,得腹部积水的大肚子病。比如,东北方位的艮卦上,对应人的后背和筋骨,属牛、属虎的人容易后背痛,有很多是10几岁就出现了后背痛的毛病。

    第二,先天八卦对疾病的影响最大。因为,人出生时的外场,赶上五大行星中的那个天体的磁场,这个磁场就会伴随人一生。比如正东方震卦上的先天马,这个方位主肝,属马的天生就容易得肝病;比如,东北方位艮卦上的先天兔,对应的是筋骨、后背,属兔的关节就容易出问题。属鸡的要小心胆,属狗的小心心脏,属龙的小心胆和脾,属鼠的小心肾和肺,属牛的小心大肠等。

    第三,风水中有一句话叫对宫伤害。正东方位的震卦和正西方位的兑卦就是对宫,在对角上的就是对宫。后天兔,先天马在正东方震卦方位,对应的是肝脏,但是正西方兑卦对应的是肺,对属兔、属马的也有影响。而这种影响是随着星体的斗转星移而变化的。比如,2004年八白土小运开始,五黄土病符星转到西南坤卦,属猴的就要遭殃。到2008年,时空转到正北方的坎卦上,坎主肾,这个方位是坤卦的先天卦位,因此,对属猴的又是更大的威胁。而坎卦的对宫正南方是后天离卦和先天乾卦,离卦对应心脏,乾卦对应大脑,2008年,对属猴的来说,有肾、心脏、大脑三大伤害的天体的力量一起进攻,所以要格外注意。

    当然,如果你的身心都非常健康,内场非常好,外场的邪气进不来,内外不相应,你的灾难就可以躲过去。

    风水里的方位从来都不是孤立的,往往要与天时结合,而表示天时的十干,也对应着人体,从而可以了解疾病的发生和消长在时间上的规律。

 

十干对应于人身部位是:

    甲、乙,对应为头首膺喉;

    丙、丁,对应为胸肋;

    戊、己,对应于心腹;

    庚、辛,对应于股,

    壬、癸,对应于手足。

 

    十干对应人体内脏是:

    甲,胆;乙,肝;丙,小肠;丁,心;戊,胃;己,脾;庚,大肠;辛,肺;壬,膀胱;癸,肾。

 

   《黄帝内经》中,脏器法时论曰:肝病者,愈于丙丁,加于庚辛,持于壬癸,起于甲乙。这是因为肝属性。丙丁日,属性。木生火,干木气血被疏泻,所以能痊愈。庚辛日,属性。金克木,肝病容易加重。壬癸两日,属性,水生木,肝木受水的滋润,肝功能恢复。甲乙二日,属性,木与木比和,它会使肝经气血旺盛,肝脏功能增强,肝病就容易好转。

 

    同样的道理:

    心病:戊己(土)日,易于缓解;壬癸(水)日,容易加重;甲乙(木)日,容易持续稳定;丙丁(火)日,容易好转或痊愈。 

     脾病:庚辛(金)日,易于缓解;甲乙(木)日,容易加重;丙丁(火)日,容易稳定;戊己(土)日,容易好转或痊愈。

    肺病:壬癸(水)日,易于缓解;丙丁(火)日,容易加重;戊己(土)日,容易稳定;庚辛(金)日,容易好转或痊愈。

    肾病:甲乙(木)日,易于缓解;戊己(土)日,容易加重;庚辛(金)日,容易维持和稳定;壬癸(水)日,容易好转或痊愈。

     以上这些规律,说明了人秉五行之气而生,故与天之五行生死相关。”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